“國培”學習日記

培訓才剛剛過去兩天,還有許多富有挑戰的課程在等著我們。我將在這一段時間,認識更多的老師,結交更多的朋友,收穫更多的知識。走近東南大學,走近南京。

10月19日  星期三

參與式學習和案例交流分享

今天的學習和前兩天比較,有了形式上的變化。老師採用參與式的學習方式給我們講授“運動與力”的概念。在講授“物體的運動”時,老師給我們十個小組各提供了一組材料:“回力車、彈力球、玩具猩猩、玩具甲蟲、陀螺、秒表、皮尺”。讓我們研究各種物體在怎樣運動?如何描述?運動多久?怎樣分類?任務明確後,全班都行動起來,個個都投入到實驗和測量中去,活像一個個小學生。實驗結束後,紛紛發言匯報實驗情況。在講授“磁力”概念時,又是一組材料:“尺子、磁鐵、回形針、一疊塑膠片、一疊紙、一杯水、沙子”,要求我們研究“磁鐵吸回形針的距離與中間的介質有關嗎?”接受了任務,大家又忙活起來,個個小組都認真的測量、記錄,不亦樂乎。每個組匯報的方法和結果都有所不同,老師要求我們思考,我們的實驗方法嚴密科學嗎?通過分析,大家發現每個組的方法都存在不嚴謹的地方。通過這個參與式活動,讓我們認識到在設計實驗時,一定要反覆思考、質疑,儘量保證實驗的嚴謹。

下午,我們分組交流了各自準備的教學案例,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每組選擇一個最優秀的案例在全班交流分享。每個組選出的代表都了不得,都能夠侃侃而談,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教材版本、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理論加實踐的講解,讓我們仿佛在課堂中聽課一般。最後,實行民主投票的方式,從十位老師中選出最優秀的兩位,要在後幾天給我們提供觀摩課。我們組的組長,來自福建的葉老師從中脫穎而出。這讓我們都感到高興,我們小組成員都願意當她的參謀和助手,爭取在正式講課時取得最佳效果。

10月20日  星期四

游秦淮夫子廟

今天下午2點,我們100名學員在班主任的帶領下,乘坐東南大學的校車前往南京地質博物館參觀、前往美名遐邇的秦淮河和夫子廟遊玩。

在地質博物館,我們看到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和人工模型,了解到地球上生物的演變;參觀了地球行星展館,看到了大量礦產資源,觀看了大型的地球構造模型、觀察了地球上板塊的分解等等,讓我們對這個人類居住的星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巨型的恐龍骨架模型讓人震撼。

來到秦淮河和夫子廟,這裡人頭攢動,接踵摩肩。學員們都很興奮,大家被這裡的古典建築和清澈的河水吸引,紛紛留影紀念。照完像後,大家又被這裡的小商品吸引,這裡有數以百計的小商鋪,賣著大同小異的小商品。如雨花石、玉器、服裝、針繡、小吃等等。大家和商家討價還價,挑選著。雖然夫子廟就在眼前,門票也不貴,但時間較緊,大家卻沒有進去參觀,不免有些遺憾。

5點半集中,就在附近的一個餐館吃飯,然後要看秦淮河夜景。班主任說著,把我們領進了吃飯的地方。100個學員第一次吃桌餐,第一次聚的這么齊,不同省份的學員坐在一張桌上,共坐了一個大廳,這讓大家都很興奮,很親切。大家在一起交流著,菜端上來了,黃酒斟進了酒杯。大家舉起酒杯交杯換盞,合影留戀,共祝大家在南京學習愉快,生活快樂。句句祝福的話語、陣陣喧鬧喝彩聲拉近了大家的距離,也將活動的氛圍推到高潮。

酒喝的差不多了,還要保持清醒,因為我們還要結伴而行,給老鄉美女當護花使者,看秦淮河夜景。走出餐館,滿眼的燈光,河道里的遊船亮起來了,每間房子上的燈亮起來了,路燈亮起來了,廣告牌亮起來了,商鋪更加熱鬧起來。我們一行七人,隨著人流閒逛著,期間常見到外國的朋友。還是要帶一點雨化石回去啊,也不枉來了一回,反正也為貴。於是花十元錢選了五個小石頭,看一看夜間遊船80元一人,沒捨得玩。

時間雖然還早,但著實有些累了,於是,我們坐上公車回到了寢室。在網上交流彼此的感受,上傳照片,撰寫部落格……

10月21日  星期五

探究過程例談

我們有沒有真的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沒有真的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今天,北京市特級教師彭香以“植物和動物”為主題內容,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我們開展參與式學習。探究的主題是我們國小科學老師十分熟悉的“植物的莖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嗎?”

我們的活動設計:

一、猜測:

1、出示一株完成的植物,問:連線植物根和葉的部分是什麼?(莖)你認為莖具有什麼作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