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補救的技巧、步驟與過程管理

總結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這些一流企業都認識到服務補救是一個包括服務售前、售中與售後的過程,他們都是將服務補救行為作為一個循環的過程來實施的,其在服務補救上有幾個共同的關鍵步驟。首先,企業通過資料庫或服務失誤預警系統預測服務失誤可能發生或出現的環節。一旦發生服務失誤,企業迅速採取行動,儘快解決顧客問題,彌補服務失誤。其次,積極分析服務失誤發生的原因並加以改進。之後,將顧客反饋的相關信息蒐集、分類和整理並建立服務補救資料庫。通過資料庫反映的信息,改進內部工作程式並預測下一服務階段可能出現的服務失誤。即,預測潛在服務失誤→採取補救行動→分析服務失誤發生的原因並加以改進→蒐集整理顧客反饋信息→建立資料庫→根據資料庫信息預測下一階段的潛在服務失誤。

同時,譚老師認為,除了必要服務補救的步驟外,在各案例中還都出現了幾個影響服務補救的要素,它們分別是制定服務標準和服務補救標準、員工培訓與授權、開闢顧客投訴渠道以及組織學習。

因此,企業要進行成功的服務補救戰略設計,除了制定高效的服務補救機制外,還應考慮到上述這些因素對服務補救效果的影響,嚴格制定服務標準和服務補救標準,注重對員工的培訓與授權,積極為顧客開闢投訴渠道,並努力將組織學習融入企業文化之中。

服務補救的過程就是將消費者對企業所提供服務的不良感知轉化成美好印象的過程,要讓消費者感到他們受到了公平待遇,三個方面的公平缺一不可。尤其應當注意在補救過程中的程式性公平和對消費者無微不至的關懷。如果消費者認為服務補救的互動過程和程式是公平的,消費者會降低在物質方面的要求,從而是企業節約高昂的補救成本。譚小芳老師在培訓過程中,有學員會問到——服務補救與抱怨管理什麼區別呢?

譚小芳老師認為,服務補救與顧客抱怨管理的區別在於:

第一,服務補救具有實時性特點。這是服務補救與顧客抱怨管理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顧客抱怨管理一般必須要等到一個服務過程結束之後,而服務補救則必須是在服務失誤出現的現場。如果等到一個服務過程結束,那么,服務補救的成本會急劇的上升,補救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第二,服務補救具有主動性特點。顧客抱怨管理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即只有當顧客進行抱怨時,企業才會採取相應的措施,安撫顧客,使顧客滿意的離去。但據華盛頓一家名為trap的調查機構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問題的顧客中,只有4%向公司有關部門進行抱怨或投訴,而另外96%的顧客不會抱怨,但他們會向9到10人來傾訴自己的不滿(壞口碑)。

顧客抱怨管理“不抱怨不處理”的原則,將嚴重影響顧客感知服務質量和顧客滿意,從而影響顧客忠誠,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境界。但服務補救則不同,它要求服務提供者主動地去發現服務失誤並及時地採取措施解決失誤,這種前瞻性的管理模式,無疑更有利於提高顧客滿意和忠誠的水平。

第三,服務補救是一項全過程的、全員性質的管理工作。而顧客抱怨管理則是由專門的部門來進行的、階段性的管理工作。一般來說,服務補救具有鮮明的現場性,服務企業授權一線員工在服務失誤發生的現場及時採取補救措施,而不是等專門的人員來處理顧客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