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現狀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村幹部雖然職位低,但他們也是黨和政府聯繫人民民眾的橋樑和紐帶,是黨和政府路線、方針、政策的最終貫徹者和執行者,他們的工作和環境如何,不僅關係到上級各項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而且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們是黨在農村的旗幟,是民眾的領航船。

一、村幹部工作現狀

1、投入工作與兼顧家庭的問題。村幹部一頭挑起工作的重擔,另一頭它得承擔家庭的重負。村里無論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幹部來解決處理,許多情況下,他們面臨著工作與家庭勞動,無私奉獻與家庭經濟損失的兩難選擇,他們選擇了前者,就不得不放棄後者。

2、  高付出與低待遇的問題,由於村幹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雜性、艱巨性以及農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點,決定了村幹部的工作是一種高付出的勞動。與此不相稱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經濟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鄉鎮就發給一張什麼“優秀”獎狀之類的,最多就是到區、市參加個表彰大會,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幾年退下來的老村幹部,逢年過節卻沒有上級領導來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涼”。

3、  較真工作與遭受反對攻擊的的問題。村級工作不像上級那樣進行巨觀指導或者發號施令,督促檢查就行,而是些具體的,實際的直接的工作,必須較真去落實,否則,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務,而且對不起黨和廣大民眾的信任。一些啃硬骨頭的工作,如計生工作、綜治工作必須來硬的,必須較真。這樣就必須會因觸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報復。雖然現在是法制社會,諸如毀壞村幹部的莊稼、山林,毒死村幹部的牲畜或對村幹部實施暴力的現象不再時常發生,但惡語中傷,故意誹謗,讓村幹部很難正常開展工作。加上村幹部工作不是一輩子的事,幾年或十幾年後退下來,還得在村上生活,這些讓村幹部感到有後顧之憂。

4、民眾求富心理與村幹部領導能力的問題。隨著民眾求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他們對村幹部工作多年卻“山河依舊”,民眾還幾乎處於原地踏步的現狀十分不滿。他們埋怨村幹部,有的甚至對村幹部諷刺、挖苦、謾罵。其實,村幹部們怎么不想為民眾多辦些實事,怎么不想改變山村的面貌呢?一來村幹部手長衣袖短,二來部分村幹部愛思想觀念、知識水平、開拓創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幹部們面對民眾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無奈。

5、  興辦公益事業與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這也是讓村幹部們感到最頭疼的事。諸如民眾強烈要求閃辦水利、路等公益帶來,一方面,由於村集體經濟的薄弱,甚至空白,許多事情心有餘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現如今是經濟時代,年輕力壯、有知識、技術的人都外出務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殘,誰願意來為興辦公益事業盡義務勞動呢?必須發展集體經濟,有錢才能好辦事。

二、目前基層幹部主要存在的問題

1、思想言行脫離民眾,幹部之間明顯存在“兩個距離”一是感情距離,部分村幹部黨性觀念淡薄、宗旨意識淡薄,一身老爺習氣,無民眾感情,工作作風浮躁,工作方法簡單,遇事缺乏周全考慮,遇急就用“蠻辦法”,結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上訪問題等矛盾時,把民眾視為刁民、無賴,作為水火不容的對立面來對待,另有一些幹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把基層工作當提拔的中轉站,在工作中蒙瞞上級,糊弄民眾,隱瞞實情,一味應付了事。二是認識距離,部分幹部只對上級負責,不對民眾負責,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上,幹部和民眾的出發和共同點越來越少。幹部抓的“大事”主要繞著上級下達的責任指標,而民眾並不認可,民眾關心的事,現實中存在的焦點,熱點問題,有幹部認為是“小事”,不屑一顧,有幹部熱心立項目,出政績,民眾關心的是村里電視信號不清,道路不暢,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對幹部們喊破嗓子也解決不了,一肚子怨氣,有的人甚至說:幹部讓往東,咱們偏向西。

2、 對新形勢認識把握不夠,存在“三個不適”,一是對當前變化的農村情況不適應,思維工作方法明顯滯後,隨著時代的民展,社會各個層面都發生了變化,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也作了很大調整,同時人的意識出現多元化,農民的素質不斷提高,而許多基層幹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簡單處理複雜問題,缺乏創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辦法行不通,也有幹部覺得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甚至流露出怨民眾難管的情緒;二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用市場的方法引導民眾民展經濟不適應。民眾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務,許多幹部不知道怎么辦,自身不具備帶領民眾依靠科技發展經濟,增加收收的能力,沒有帶領民眾致富的門路,不受民眾歡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識淡薄,對民眾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識不適應,隨著各項法律的宣傳普及,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權利的農民越來越多,一些幹部對這種新情況不適應,認為現在“刁民”增多,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到民眾的對立面上和民眾的衝突屢有發生。

3、自身素質不高,缺乏“四種精神”。一是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部分村幹部科學技術不懂,農業結構調整不敢,帶頭創業無方,富裕農民無路,抱定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放,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落後,缺乏與時俱進思想和創新意識,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束縛了農村經濟和農民邁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調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幹部習慣坐在辦公室聽匯報,看材料,即使深入農村也心在外,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地轉轉看看,對民眾所反映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要么淡然視之,漠然處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腦袋,一副大包大攬的樣子,最後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不僅傷害了民眾感情,也有損幹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學習的精神。有些村幹部學習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業務知識不會,整天不讀書,不看報,不學檔案,學習了也不深入執行起來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對策,打擦邊球鑽政策子繞過國家政策辦事。四是缺乏長期發展精神。因體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許多村幹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為,只看當前,比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少遠見卓識,缺乏長遠規劃,加上法制觀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決問題或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埋下隱患,留下包袱,為下任工作開展帶來陰礙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