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農村教育暑期義務支教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實踐主題:關注鄉村教育,積極投身支教

實踐地點:富陽市上官鄉

實踐時間:7月17號—7月24號

實踐人員:實踐成員:金翼 金李廣 張彬莉 徐佳 王佩莎 陳魯 陳雷雷 陳超 張智侃 張文韜

論文摘要: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我省部分村國小的教學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一些學科還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不能照常開課,像英語等學科,而且由於交通、經費等條件的限制,村國小的大部分學生在課外知識的掌握上還不夠充分。浙江工業大學的學生們特組織這一支教團隊,前往上官鄉“假日愛心學校”進行支教,體驗生活,問卷調查等社會實踐。

一、實踐背景簡介

現在,浙江等沿海地帶湧入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暑假一到,由於父母都在打工,導致那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沒人照料,他們整天都在外遊玩,危險也往往在此發生。

上官鄉位於富陽市東南,距富陽市市區28公里。上官鄉以生產各類球拍為主,是中國的球拍之鄉,外來務工人員也甚多。暑期將至,我們為了解決上官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暑期安全問題,特組織了這一支“點亮小桔燈”暑期愛心支教實踐小分隊,希望給那邊的孩子們帶去不一樣的暑假。

除此之外,讓大學生們用所學的知識服務社會,回報祖國,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價值。通過對支教生活的體驗,學會面對各種困難,磨練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中錘鍊自我,淨化心靈,升華人格。並激發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支教活動。

二、活動目的及意義

1、讓孩子們度過一段快樂,難忘而有意義的假期;

2、宣傳法律、衛生、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農村更加文明美麗;

3、宣傳調查環保,紅色方面的知識。

4、了解和調查當地貧困學生的生活情況,為他們爭取社會資助和關愛。

5、體驗山區生活,鍛鍊自身能力,培養吃苦耐勞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6、培養大學生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激發大學生勤奮學習、勇於創新、奮發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爭強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三、前期準備

1、與富陽市上官鄉政府團委方面工作人員聯繫,商討具體合作意向。

2、準備好實踐內容,時間,形式等,寫好具體策劃。

3、分配好隊員的任務安排,如寫新聞稿的,拍照的,支教的等。並要求支教人員準備好支教內容及方案。

4、與上官鄉團委商討住宿問題。

5、準備好宣傳資料,問卷調查表等。

6、採購好書包等文具用品作為禮物送給那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四、日程安排

第一天(17號):

1、早上8點從學校出發到達目的地後與當地領導和學校領導取得聯繫,安排住宿,了解當地的教育情況,向接待老師介紹下鄉支教的目的、意義、內容、要求、所需要的幫助及注意事項;

2、下午布置課堂,和當地團委商討具體支教的事宜,並就近走訪調查當地情況。

3、晚上適當調整課題實踐計畫,安排好此次實踐內容。

第二天(18號):

1、上午先大致的了解下小朋友的情況,先以夏令營的形式給他們講授生活中的奧秘,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大自然的奇妙,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等等,與孩子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基本生活情況,也讓大家之間都互相熟悉認識(張智侃)。多餘時間組織他們一起玩遊戲(丟手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