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先進事跡材料

二、*同志始終對人民民眾飽含深情,充分體現了堅持為民宗旨、竭盡全力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的公僕情懷

*同志對人民民眾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常說:“民眾就是我們的父母,不把民眾的事情辦好就是不孝之子。”上訪民眾白桂榮的丈夫被人打傷致殘,沒多久就去世了,後來唯一的兒子又因意外事故被摘了脾臟,家裡生活十分困難。為丈夫為兒子,白桂榮多次上訪。*同志了解情況後,一方面積極協調解決問題, 一方面幫她解決生活困難,有空就到白桂榮家裡去看看,自己掏錢幫白桂榮種上了地,為她爭取救濟款、辦理低保,還幫助她建起了三間瓦房。從此,白桂榮家有了一個“當官”的親戚。得知*去世後,白桂榮失聲痛哭。上訪民眾傅玉蘭說:“潘局長特別熱情,有事給他打電話,他隨時都會接聽,就像親兄弟一樣安慰我們,幫助我們,從沒有不耐煩的時候。”對上訪民眾的熱情、關心和幫助,換來的是民眾的信任。有的上訪民眾講,“只要潘局長知道了我們的情況,我們就放心了,也沒必要再去上訪了。”

*同志時刻把為民眾排憂解難放在心上,對民眾反映的問題,總是念念不忘。他常說:“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我們要把他們的事當作天大的事。”*縣滿都戶鎮東劉家村村民齊靜的女兒在一家醫院做剖腹產手術時被切除了子宮,在這起醫療事故的處理過程中,因有關單位推諉扯皮而久拖不決,齊靜到處上訪。*同志接手這起案件後,多次召開協調會,找主管部門研究,找專家鑑定,即使在他生病或工作最緊張的時候,也沒有忘記過問解決這一案件的進展情況。經過努力,齊靜的女兒最終得到了賠償款。事後,*還為她的女兒辦理了低保。齊靜感動地說:“就是我的親人也沒有像潘局長這樣上心啊。”

在*同志的眼裡,信訪工作不僅是溝通黨和政府與民眾的“連心橋”,還是融洽黨群幹群關係的“潤滑劑”。他常說:“老百姓過得最不容易,沒有事不會找你,來找你是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他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向社會公開,他的手機成了與上訪民眾溝通的“熱線”,上訪民眾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給他打電話,他都耐心接聽,並耐心地解釋。他的辦公室就像一個“小集市”,上訪民眾都願意向他反映問題,讓他幫助出主意。一次,一位上訪人來訪後再也沒有來找過他,*同志不放心,就主動給他打電話了解情況,進行疏導,使這位本來打算越級上訪的民眾接受了建議,就地找縣有關部門妥善解決了問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許多矛盾糾紛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次密切聯繫中得到化解,許多上訪老戶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次耐心疏導下息訴罷訪。

社會的和諧穩定,來源於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得到維護,來源於社會矛盾的不斷化解和減少。*同志作為一名基層信訪幹部,始終把民眾的疾苦冷暖放在心裡,把民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民眾的利益作為第一選擇,把老百姓的笑臉當作最大的獎賞。他用卓有成效的業績在人民民眾中樹立了基層信訪幹部的良好形象。

三、*同志始終對工作高度負責,充分體現了奮力拚搏、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

*同志是*縣有名的“拚命三郎”。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落下了一身病,特別是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和面部神經痙攣,經常使他疼痛難忍。但他每天仍像一台上足了發條的鐘表,一刻不停地忙。*的同事講,他每天都像打仗一樣,是“跑著”在工作。有時頭痛得像炸開一樣,實在挺不住了,就使勁拍拍腦袋, 吃點藥,打打吊針。瀋陽市從今年4月19日開展信訪穩定工作“百日會戰”,連續20多天,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直至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在去世前3天晚上10點多,他趕到一位老領導家談工作, 一進屋就倒在沙發上。這位老領導心疼地對他說:“瞅你咋累成這樣呢?”*同志只說:“事情多,太累了!’ 在生命的最後24小時,他因忙於工作休息不到五個小時。*同志逝世後,他的女兒查了他的手機通話記錄:3月份為1201條,4月份為1444條, 平均每天40多條,加上座機通話還更多。通話如此密集,可見*同志工作量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