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單位申報材料

(二)創新思路,打造了德育靚點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我校不斷創新思路,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五化”德育模式。

1、養成教育常規化。主要以《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為行為準繩,通過新生入學教育、軍訓、爭先創優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班級值日制度等,讓學生通過自我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做到了日日有落實。

2、主題教育系列化。堅持開展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奮發有為奔小康、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以及保持團員先進性等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增強教育效果,做到了月月有重點。

3、專題教育制度化。利用每年的元旦、國際勞動婦女節、清明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建黨節、建軍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紀念日,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並成為學校一項德育活動制度,做到了節節有活動。

4、常規教育多樣化。主要有“讀”:開展愛國主義讀書活動,進行讀書心得、徵文競賽;“看”:看新聞、優秀影視片、圖片展覽,參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聽”:聽先進人物、英模事跡報告等;“做”: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深入社區為民服務活動,假期社會實踐調查活動等;“賽”:開展各種富有意義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比賽中受啟迪、受感染、受教育,做到了人人都參與。

5、隊伍建設經常化。加強學生幹部隊伍建設,大力推進學生自主化管理,積極發揮校學生會、團委以及班幹部、寢室長在學生管理、監督中的引領、示範作用,學校堅持每月召開一次校級學生幹部總結會和每月一次的班級幹部匯報會,在加強學生幹部教育培養的同時,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動態和存在的問題,為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及時性提供保障,做到了個個都努力。

(三)搭建平台,共建了健康文化

1、加強了精神文明宣傳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宣傳櫥窗、文化長廊、班級黑板報、校園廣播、學校網站、電視等的輿論宣傳功能,廣泛開展了學生社團、興趣小組活動,濃化了學習氛圍。

2、積極開展了精神文明爭先創優活動。主要是以學校為主體爭創各級各類先進集體;在學生中開展了學習標兵、德育標兵、優秀班團乾、優秀團員、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和先進班級評比活動;在教職工中開展了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先進黨員、教學骨幹等評比活動;大力開展了先進處室、年級部、優秀教研組、備課組團隊評優表模活動,培養師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提升了學習效果,做到了思想教育深入。

3、大力創建了精神文明活動載體,落實了 “四點”:以師德教育為動力點,抓好了思想政治學習;以校本培訓為立足點,抓好了業務學習;以現代教育技術為發展點,抓好了技能培訓;以教育科研為制高點,抓好了教育教學研究,濃化了研究之風,學習風氣濃厚。

4、群體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堅持組織開展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球賽、歌詠比賽、趣味競技活動等,豐富師生的業餘生活,使廣大師生在活動中感悟,成長,提高,從而遠離低級趣味、黃賭毒等惡習現象,倡導了健康之風。。

5、立足“五個結合”,紮實開展了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一是立足黨員幹部建設,廉政文化與規範辦學行為相結合。二是立足師德師風建設,廉政文化與教師職業行為相結合。三是立足學科滲秀,廉政文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四、立足活動實踐,廉政文化與學校德育相結合。五、立足校園文化,廉政文化與校風建設相結合,提升了文化品位。

(四)科學規劃,締造了名師隊伍

名校打造名師,名師才能支撐名校,為培養一支梯級層次的名師隊伍和一大批優秀的教師隊伍,學校進一步落實了《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計畫》;完善激勵機制,使情感激勵,目標激勵,成就激勵相結合,創設了人性化工作環境;開展了教師才藝展示和“三課”活動,搭建展示平台,同時以學習型年級組的創建為載體,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要求教師把學習放在首位,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並通過一周一篇教育敘事,一章一篇教育反思,一月一次論文交流,一學期一次成果評比等“四個一”活動將學習落到實處,使教師的知識更加廣博。以創新型教研組創建為載體,打造智慧型教師隊伍,學校以主導性課題《中學生學習困難的成因及對策研究》為核心,以研訓一體化為載體,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廣泛開展臨堂診斷,課例研討,示範觀察,專題研討,視頻會診,網路教研等研訓一體化活動和多種評優表模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培育了一大批智慧型教師。以文明型教師團隊的創建為載體,打造表率型教師隊伍,廣泛開展以“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師德教育,營造人民教師“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濃濃氛圍,使教師的表率作用得以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