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單位申報材料

(五)健全制度,創建了平安校園

學校堅持加強建設安全防範體系,提高預防、應對和處理各種安全事故的能力,確保學校的穩定和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真正做到預防和減少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不斷建設長效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了平安校園建設八項制度:

1.安全工作制度。明確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內容和目標,規範工作程式,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2.崗位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工作任務和責任,細化工作職能,簽訂責任狀,建立層層負責的安全穩定工作責任機制;

3.信息工作制度。明確信息報告程式和要求,加強信息隊伍建設,形成科學規範、暢通、高效的信息網路體系;

4.突發事件處置制度。明確預警、防控和處理的工作事項,結合實際制定並不斷完善緊急處理工作預案,確保一旦發生緊急事件,能夠做到反應迅速、措施有力、處置得當;

5.危險物品管理制度。明確危險物品的保管人、保管場所、保管方法等,按照防患於未然的原則定期實行安全檢查,以保證教師、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6.消防工作制度。明確消防工作各重點部位的職責和具體負責人,加強逃生訓練和消防滅火器材設備的維護與更換,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正常使用和運行;7.食品安全制度。明確食品安全的各項標準,嚴格執行衛生管理要求,預防食物中毒等食品衛生安全事故;8.重點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重點部位及其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加強安全警戒,實施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結合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達到“五個更加”,即校園安全穩定的局面更加鞏固;學生法制教育更加全面;學校安全防範措施更加完善;校園治安秩序更加良好;廣大師生安全感更加增強。

(六)以人為本,構建了和諧課堂

學校堅持圍繞“六化”要求,大力開展了課堂教學實驗改革,積極倡導“六導”教學新模式,共建和諧課堂。

1、加強學習,進一步轉變了教學觀念。為使“學生主體論”的新課程理念得以強化,引導教師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係,我們一是適時地邀請了專家作理論學習輔導報告,讓全體教師有機會面對面了解感悟教育發展的現狀,增強投身課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開展了全員和諧課堂大討論,制定學科和諧課堂評價標準,對課堂教學提出“六化”要求,即人性化,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生活化,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親身經歷;樂趣化,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統整化,關注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整合;彈性化,關注學生的個性能力差異,分類指導,分層實施;個性化,關注學生的需要,培尖輔困,以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和能力。

2、和諧師生關係,構建了課堂教學新模式。為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開發者、促進者,學校大力推行 “六導”課堂教學新模式,“六導”即教師是導師,思想教育,導之師表;教師是導演,教學活動,導之有趣;教師是導航,釋疑解惑,導之引航;教師是導播,發表見解,導之共鳴;教師是導行,明理認知,導之踐行;教師是導遊,創設情境,導之實效。“六導”模式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為教師最佳化課堂教學提供操作規範。在此基礎上,學校堅持以“構建和諧課堂”為主題的 “三課”活動,並力求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①師生關係更加體現“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情感交流,協力合作”的特點。②班級建設更加民主自治,構建“班級集體自治建設和諧模式”,使學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揮。③試行開放課堂教學,鼓勵同行之間相互聽評研究課、公開課、開放課,構建積極和諧的同伴互助,學術交流的氛圍,真正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使課堂成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

(七)開源節流,改善了辦學條件

為進一步最佳化辦學條件,促進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硬體環境。同時節支增收,加大對學校硬體建設的投入力度。一是學校定期更新補充了實驗儀器設備,添置圖書,。二是積極的籌備建設了電子圖書館,逐步落實開放圖書室活動,充分發揮了學校資源效率。三是積極籌備修建了多媒體教室,不斷滿足了高中更新教學手段的要求。五是加快了償還債務的步伐,學校在政策範圍內開源節流,通過印刷廠承包經營、超市商店創收等形式積極為學校籌積資金。並通過嚴格預決算、厲行節約等有效措施,使學校財務狀況出現了根本好轉。

(八)民主理校,開創了美好未來

學校堅持民主理校,為教師的終生髮展創設了一個自由的時空。一是推行校務公開,逐漸完善了對內公開和對外公開相結合,部分公開與全面公開相銜接,過程公開與結果公開相協調,校務公開與解釋說明相統一的工作格局,做到決策過程公開化、公開內容具體化、公開時間及時化。二是堅持了以“法”規範人,以“德”引導人,以“情”凝聚人三種管理理念的組合運作,大力推行無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達到各盡其能,優勢互補的效能。三是大力開展了文化管理,積極推行教育性管理。學校管理根據教師的發展需求,確立管理機制,建立管理機構,並進行管理,使廣大教師在全員參與的管理和自律中,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流,形成了群體認同的主體價值觀,增強全體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責任意識。四是創新了評價,打破“分數”唯一取向,構建了多元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堅持依靠教職工辦學,群策群力,圍繞“四個第一”即,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以人為本作為第一原則,把文化建設作為第一抓手,把創建平安校園作為第一保障,增創優質教育品牌,實現創建水平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