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模範個人先進事跡:環衛工人

嘩――曄――嘩;凌晨,深沉而渾厚的掃地聲,在漣城的大小街道上響起。它象一首威武雄壯的進行曲,以千軍萬馬之聲,摧枯拉朽之勢,打破了夜神的壁壘,踏碎了黎明前的星光,蕩漾了昔日留下的污穢,當萬道金光染紅了東方天空的時候,一個清潔美麗的城市,又一次奉獻給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

創作並演奏這首進行曲的藝術家,就是我們最可愛的環衛工人。

如果僅僅用披星戴月、餐風飲露和冒嚴寒、戰酷暑等詞語來表現環衛工人的辛勤勞作,就可能顯得膚淺和一般化。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陽的光輝,在市勞動模範、漣水縣環衛工人武祝龍的身上,就集中體現了環衛工人高尚的品格,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平凡的人生,卻書寫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翻開昨天的日曆,讓歷史的年輪迴歸到1995年,剛走上環衛糞便清運工作崗位的武祝龍,就將這樣幾句話作為自已的金科玉律:“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潔;寧願個人麻煩,方便千家萬戶;寧願個人辛苦,一心為民服務。”不身臨其境,你也許無法理會這個“髒”字的全部內涵。

請朋友們想像這樣一個鏡頭:時間,盛夏的一天。地點,縣城東路的一座化糞池旁。人物,環衛工人武祝龍等同志。環境,烈日當頭,沒有風絲,沒有蔭涼,化糞池長15米,寬4米,深2米。場面,武祝龍毫不猶豫地跳下去,一股嗆人的沼氣幾乎將他熏倒。他忍著撲鼻難聞的氣味,用鐵杴一點點地把糞便、淤泥、碎磚、雜物挖進糞桶,然後傳給上面的同志。他的高統靴灌滿了糞水,身上、臉上沾上了糞便,氨氣熏出的眼淚與滿臉汗水混在一起。

甘於與糞便打交道並不難,但要熱愛這一行,乾好這一行,沒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不行的。武祝龍說“吃喝拉撒,人之常情。既然社會需要環衛工人,我就要樂意乾好這一行。如果嫌髒,你不乾,我不乾,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他一人負責縣委和一招大院等7座公廁80多個蹲位的清掏洗涮工作,每天沖洗達10多個小時。6載寒來暑往,清水擔進去,糞便拖出來,若要計算,約有20萬公斤。每逢中央、省、市領導來漣視察或縣裡舉行重大活動,他就請家屬來幫忙,自己連飯也不回家吃。

髒累的勞動能夠淨化人的心靈,艱苦的崗位能鍛鍊人的意志。武祝龍正是靠這種對環衛事業執著的愛,靠這種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默默無聞地發揮著光和熱,被人們讚譽為漣水的“時傳祥”。

,武祝龍被調入漣漪東路做清掃工作。他說,崗位變了,維護城市清潔衛生的責任沒有變。自此,他以掃帚當筆,汗水作墨,道路為紙,寫下了一串串動人的故事。

武祝龍乾起工作來,從不知道什麼叫“苦”,什麼叫“累”,他每天的作息時間有一張很規律的圖表:凌晨3點起身;3點半到路上開始作業;6點,清掃結束;6點半吃早飯;7點上路保潔;上午11點半回家吃飯;中午1點,上路保潔,晚7點,下班。細算一下,武祝龍每天上班時間超過13個小時。

這些時間數據,雖不算耀眼,但它像珍珠,光燦燦;像瑪瑙,亮晶晶;像將熟未熟的葡萄,有酸有甜又帶著點苦澀……

武祝龍在清掃保潔崗位上為了直面來自社會世俗的壓力,他摸索總結出“清掃經”:“重點路段勤打掃,人多之處見空掃,垃圾多時突擊掃,飲食攤旁輕輕掃,灰塵多時壓著掃。”這清掃經一念就是四年。天天念,天天干,乾不好,就寢食難安。他手執掃帚4年如一日,掃地面積共達648萬平方米,約9700多畝土地,掃禿了的掃帚總計300多把,要裝一汽車。枯燥的數字就是他無私奉獻的證明。

人常說,水是家鄉的甜,月是故鄉的明,家是溫暖的。可武祝龍為了漣城的潔淨美而忘我工作,根本無力顧及自已的家,就連與家人出動逛公園和商店都成了奢望。除夕之夜,武祝龍和妻子帶著孩子到環城南路上,這是他們全家第三次在馬路上“過年”。孩子望著周圍居民燃放爆竹迎新年的情景,對媽媽說:“我們家好幾年‘三十’晚上沒放鞭炮了,”聽了孩子的話,武祝龍的淚水奪眶而出……鞭炮聲映襯著“嘩,嘩,嘩”的掃地聲,好像是這一家人共同演奏的“迎春曲”。、武祝龍看看身後潔淨的路面,衝著孩子和愛人,臉上蕩漾著甜美的笑意。

武祝龍曾經說過,漣水縣委縣政府和主管局的領導多次慰問他和他的同事,還和他們合影留念。這說明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乾好環衛工作,照樣有出息。從這質樸的言詞中,我們仿佛看到他正在用如水的生命馱載著城市的文明,滌淨著紅塵中的綠樹翠葉,用一雙布滿粗大老繭的手,把污穢帶走,用聖潔的心靈細雨譜寫世間最美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