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審計局工作計畫

2、要在提高審計質量上下功夫。審計質量貫穿於審計工作的全過程,提高審計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握好審計工作的每個環節。一是要重視審前調查、分析和審計實施方案的制定。對於一些重點審計項目,更要花足夠的時間搞好審前調查,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了解被審單位的總體情況、業務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制定具體的審計實施方案。二是查找問題及定性取證要有法律法規依據。審計人員要有職業敏銳性、職業技能、技巧,取證要規範、明了,法律、法規依據要充分、適用。切忌不深入細緻、模稜兩可,要鎖定問題。三是要注重審計報告質量。審計報告要規範、精煉、表達明確、客觀公正,引用法規恰當、防止任意誇大或縮小事實,報告要有充分的證據支撐,審計建議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四是要注重審計風險的控制。對查出的問題,要做到法律依據充分、證據確鑿、定性準確,重要事項必須要做進一步延伸審計,對有懷疑的或無法查證的事實要有必要的說明。五是進一步完善審計流程及有關審理、審定、覆核、回訪等制度,促進審計的規範化、科學化。

3、加大審計決定的執行力度,提高審計的權威性和時效性。為確保政府審計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要進一步加大審計查出問題及處理處罰執行力度。按照“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合乎法規”的要求,認真紮實有效開展審計監督。一是在查問題方面要本著高度負責、嚴謹細緻的態度,做到“事實清楚明了,證據確鑿真實,程式合法合規”,既要突出抓好重大問題,但也不能忽視其他小問題,在處理處罰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條款進行定性和處罰,規範自由裁量權,減少隨意性,對問題的處理要按規定和程式進行,嚴禁個人私下交易和權錢交易。二是在審計決定執行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執行措施,促進被審計單位整改提高。達到審計一處、警示一批、規範一片的目的。審計組要認真督促審計決定的執行,並作好督促記錄,對於被審計單位拒絕、無故拖延或無力執行的要及時報告局領導,由局領導決定發出責令限期整改通知,如被審計單位仍不落實的由局提請縣領導或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部門督促執行,必要時可提請縣政府予以問責。此外,對於審計發現的超出審計機關許可權範圍內的問題,應及時按有關規定和程式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4、在審計成果轉化中突出服務理念。將審計工作的最終目的落實到服務於全縣中心工作上,體現在如何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建議上,在進一步寫好每一個審計報告中的審計建議上多下功夫,同時針對審計過程發現的一系列帶傾向性的苗頭和問題及時歸納認真提煉向領導提交專題報告或有關加強管理的建議。做到審計建議的提出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借鑑性,保證審計發現的問題和形成的成果性檔案能切實推動有關部門完善制度、提高效益、減少浪費、規避風險,保證審計“免疫系統”的預防和警示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三)認真履職,加強監督,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

1、正確處理好審計與被審計的關係。審計處理處罰只是手段,提高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才是審計與被審計單位的一致目標。要實現這一共同目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不能以監督者自居,盛氣凌人,要謙虛謹慎,平等待人,使人感到可敬可親。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在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時,講究語言藝術,能恰當地與被審計單位進行有效溝通和充分交流,才能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使被審計單位歡迎審計,主動配合,服從審計處理,執行審計決定,才能正確樹立審計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