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綜治工作站總結

四、建立健全“大聯調”機制,著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因利益格局調整引發的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大量增加,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日益繁重。為此,我們積極探索了以建立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治牽頭協調,綜治工作中心具體運作,法務部門業務指導,職能部門共同參與,集民間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於一體,整合資源、整體聯動的“大聯調”維穩工作機制。區綜治委充分發揮協調和指導作用,不斷總結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各項制度,堅持定期排查矛盾糾紛,及時發現和掌握各種信息,利用糾紛網路,對排查出的苗頭性問題,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分工負責,並限期解決。各街道綜治工作中心正確行使分流指派權、協調調度權、檢查督辦權、責任追究建議權,對各類矛盾糾紛“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分片處理、限期辦理”,有效整合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和社會各方面調處力量,對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調處、早化解,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難事不出城區”的目標。“大聯調”機制的建立,極大地提升了中心城區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據統計,全區一年來,及時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90餘起,全年群體性事件與去年同比下降70.6%,參與人數同比下降70%,成功處置了石橋華豐村、文暉打鐵關村、學生涉日遊行等群體性事件10起,及時平息了事態,妥善化解了矛盾。一年來,共調處各類民間矛盾糾紛1379起,調解成功1350起,調處成功率達97.89%,沒有發生在全市有重點影響的群體性事件,沒有發現因處置不當、矛盾激化對社會穩定造成較大衝擊的重(特)大事件。同時,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強化“一把手”工程,層層推進領導到基層下訪、約訪制度,加大了信訪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力度,通過信訪網路渠道定期和不定期排查不穩定因素,逐個落實責任,積極協調、處理、化解不少矛盾,預防了多起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全區健全和完善了對特殊群體、特殊人員的超前處置和防控機制。區公安分局經常性地對轄區內 名政治重點對象加強偵控,樹立超前意識,及時獲取捕捉、掌握信息動態。

五、不斷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進一步打牢平安創建根基

推進平安創建活動,重點在基層,關鍵是抓好基層基礎建設。年初,區委書記翁衛軍、區長傅力群就與各街道和區屬系統的黨政一把手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狀,明確任務,明確獎懲,落實責任,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領導分頭抓、各級領導層層抓的工作格局。各街道也分別與轄區內部單位、社區簽訂責任書,從上到下建立了區、街、社區、內部單位三級責任網路,真正做到縱向到底、沒有斷層,橫向到邊、不留死角,切實把三個責任制的目標責任落到基層,落到實處。據統計,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1288家,比上年增加441家。一年來,在基層基礎工作的落實上,主要抓了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認真落實綜治工作中心規範化建設和“三個延伸”工作。按照省、市綜治委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我區始終把落實綜治工作中心“三個延伸”作為深化平安建設的重要抓手,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堅持強化基層、夯實基礎、謀求實效,著力推進綜治中心“三個延伸”工作的規範化。一是理清思路,在工作要求上體現規範。主要體現在“三個統一”,即統一掛牌稱呼:在每個社區和50個人以上的民營企業,統一建立“綜治工作站”,區綜治辦統一製作了100塊標牌,下發各社區及企業單位。統一工作網路: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在全區統一建立了街道、社區“兩級管理、三位一體”的綜治組織網路體系。統一工作職能:把社會治安的源頭防控、矛盾糾紛的一線調處、問題隱患的主動掌握和重要信息的及時反饋4項內容,作為綜治工作站的主要職能。區綜治辦還專門編印了《下城區社區綜治工作站職責(制度)》,內容包括了社區綜治工作站的15項制度(職責),使社區綜治工作站進一步明確了各項工作的制度及要求。 二是搞好保障,在實際運作中落實規範。既要做好組織保障,確保有人管事;又要保證經費投入,確保有錢辦事;還要健全各項制度,確保有章理事。為此,今年區委、區政府專門投入資金10萬元,用於社區、民企綜治工作站的基礎建設。三是注重結合,在實踐探索中推進規範。開展綜治中心“三個延伸”規範化工作,我區更注重結合實踐,著眼發展,積極探索,著力抓好與其他工作的融會貫通,結合社區電子監控系統建設,結合平安巡防力量整合,結合完成綜治工作重大任務推進規範,確保全區綜治中心“三個延伸”規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