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學習心得體會5篇(大學版)

改革的實踐在基層農村,基層農村的改革者肩負很大的歷史重任。遙想35年前,改革開放之初,是安徽小崗村農民對包乾到戶的大膽探索,掀起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中國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正是建立在這樣許許多多基層改革者的探索之上。30多年來我國農村的改革與發展,極大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使我國廣袤的農村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富裕了百姓的生活,也極大鼓舞了一線改革者的幹勁。

通過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我深刻領會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對於推進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戰略地位以及重大意義,進一步明確了農村工作的具體要求,並將作為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持之以恆,抓緊抓好。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從小就對基層改革耳濡目染,基層農村改革對我而言,可謂是又欣喜又擔心。一方面,農村扶貧工作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工作環境在持續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農村工作成效更佳突顯,十八屆三中全會一定會給基層工作提供很好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機遇與挑戰並存,若想抓住機遇謀發展,就必須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搞好“三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這是基層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謀求農村發展,搞好農業創收,增加農民收益,除了相關政策法規的指導和良好時機的輔助之外,關鍵取決於人的素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做好基層農村工作,尤其要提高農村改革的實踐者的自身素質。

一是不斷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切實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尤其是《決定》對“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理論聯繫實際,用黨的最新理論知識指導農村工作的實踐。

二是強化業務能力與素質的鍛鍊,不斷深入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掌握農村工作的第一手材料,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為農村工作決策者提供可靠信息,為農村貧困者提供最合理的幫助。

三是廉政教育,規範管理,全面提升農村工作者的工作作風,結合《決定》對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的論述,每個黨員幹部都要對自身並聯繫農村工作對自己進行自查,努力切實保證自身的工作作風向黨中央靠攏。

四是嚴格考核,注重激勵,把對農村工作者的考核列入日常考核工作,採取平時觀察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自我總結、包村幹部負責、民眾測評等方式,明確個體薄弱環節所在,為下一步按需施教打下基礎。

改革不止步,中國再出發。我們有理由相信,基層改革者的隊伍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的改革也將在全面深化中展現奮發有為的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