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國小教師先進事跡材料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他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展示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遠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作為教師的金哲,一旦選擇了“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光榮的職業,就決心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

新時代的教師,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及紮實的專業基礎,為此,他工作需要什麼,就學學什麼;學什麼,就鑽什麼;鑽什麼,就像什麼,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播種科技星火,培育一代新人。他深知,當教師難,當自然教師更難:知識面要廣闊,基本功要紮實,動手能力要強。他只有星期七,從來沒有星期日,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於自身的提高和科普教育上。為“教”而學,為“做”而學,“教學做合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毫無所知到知之較多,從知之較多到逐步精通。他拜南林大鳥類專家周世鍔教授為師,學習鳥類知識;跟南師大生物系教授李悅民學習製作標本技術;向本校教師莊小年學習植物學;向農藝師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不斷地學習、充實、提高,為做一個合格加專長的好園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一舉奪得崑山市自然教師基本功競賽桂冠,在自然教師會教、自製自然教具評比、科普教育方面連連獲獎。

身為全輔導區科技總輔導員的金哲老師,深深認識到:在農村國小開展農業科普知識教育,寓思想教育於活動之中,能培養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家鄉、熱愛農業生產,振興家鄉經濟的理想,因地制宜開展以“小星火”計畫活動為核心的課外科技活動,與各科教學、勞動教育及社會實踐結合起來,能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能有效地挖掘學生身心潛能,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造就新一代農民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他不遺餘力投身於科技教育。他協助學校領導制訂了《崑山市城北中心校科普教育暫行條例》、《崑山市城北中心校“小星火計畫”活動計畫》,使科技教育有章可循,他除了每周上好12節自然課外,還要指導天文、氣象、物候、環保、鳥類、昆蟲、標本等10多個興趣小組正常開展活動。從89年以來,學校80%以上的學生參加了“小星火計畫”,活動,學生密切配合本地經濟建設,學習、套用、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開展較大項目40多項,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教育效益。例如,小地老虎幼蟲危害的高峰期正是農作物的苗期,金帶老師指導學生開展“用性引誘劑誘滅小地老虎成蟲及幼蟲危害高峰期的測報”的實驗,及時發出《參考預報》,農民及時用藥,有效地遏制了小地老虎的危害。由學生撰寫的該項目實驗科學小論文被江蘇省昆蟲學會所錄用,金哲老師指導學生在學農基地率先使用生物農藥“撲虱靈”防治稻飛虱,結果比農戶增產了10%,按全鎮2.564萬畝水稻計算,總產量可增265.4萬斤,每畝省人工0.21,用藥成本降低60%,共可增收75.638萬元。每搞一個項目,金哲老師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困難嚇不倒,重擔壓不垮。他甘心情願自討苦吃,表現了崇高的奉獻精神。

作為一名自然教師,金哲老師深知要搞好自然教學,除了需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濃厚的興趣外,還必須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願為教育事業竭盡全力,為學生而憔悴,為教育事業而獻身。自然是國小階段非常重要的綜合性學科,它和其他學科互相滲透、相輔相成。學生學好自然,不但能促進其他學科提高質量,而且能為學生升入中學學好理化、生物、地理等學科打好基礎。金哲老師為上好一節自然課所做的準備工作時間,往往是一節課的好幾倍,經過反覆實踐,他逐漸形成了“明理、激情、認知、實踐、總結、提高”這一自然教學特色,使學生在愉悅中接受教育,學習新知。1989年以來,他20多次對外上自然公開課,得到同行和專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