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警務室平安保護工作典型材料

在江蘇省**市**鎮**村,每當提起村裡的警務室,村書記徐杏元總是有說不盡的欣喜:"公安機關把警務室建到了我們村里,社區民警天天到村里上班,村民遞個戶口申請,解決個鄰里糾紛,方便多了。民警走村串戶搞安全防範,村民安全感強了,案件也少了。前幾年村裡的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占**鎮茗嶺地區的60%以上,但從去年建成警務室以來,案件數量大大減少,今年1-4月更是沒發生過一起案件,老百姓個個都說好啊!"

**市公安局局長陳國強介紹說:農村警務室建設作為**市新農村建設六大重點實事工程之一,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完善,已經織就平安天網。農村警務室已成為了民警工作的"落腳點"、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點"、處理治安問題的"執勤點"、為民排憂解難的"服務點",從而築牢了治安防線,打牢了和諧基石。"

**市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滬寧杭大三角的中心,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城鄉治安狀況比較複雜。為此,**市主動應對農村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等給農村治安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因地推進警務機制改革,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的社區警務模式,把農村警務室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和平安創建的亮點工程,構築"人技物配套、打防控互動"的新型農村警務格局。目前,**市共建成237個農村警務室,實現了一村一室,一室一警。

一年來,**各個農村警務室,充分發揮打、防、控職能職責,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成效,在全省起到了示範作用。

社區安全教育

突破人力、財力等制約瓶頸,實現警力下沉建設237個農村警務室並維持其正常運轉,就需要一大批民警駐村,這對**本來就並不充裕的警力來說是個嚴峻的挑戰。如何在捉襟見肘的警力中分配出充足的力量充實到農村警務室中,衝破制約警務室建設的瓶頸,成了一個不可迴避的難題。

為此,**市針對農村派出所警力配比相對偏低,通過整合資源、自我挖潛力配足配強農村社區警力。一方面,堅持機關部門掛鈎聯繫派出所、所領導兼任社區民警、一線民警"雙聘"等工作制度,不斷增強派出所的一線實戰力量;另一方面,推出機關青年民警下派基層輪崗鍛鍊、科所隊副職輪流帶職帶薪到派出所從事民警工作等新舉措,將警力進一步向派出所傾斜、向社區傾斜。自建設農村警務室以來,共新增社區民警57名,社區民警總數達到294名,有效確保了農村警務室工作的正常開展。

同時,**市為了滿足實行"一警一村"和"一村一室三員一隊"的基本模式的運行,還招聘專職的協警人員充實到農村警務室,並且明確村警務室的建設資金和協警的工資福利全部由鎮、村兩級保障,派出所統籌安排使用。並且嚴格考核獎懲,實行捆綁式、逐級分解考核辦法,即社區民警考核警務室協警人員,派出所考核社區民警。警務室協警與派出所專職保全實行捆綁同步考核,考核獎懲與經濟利益直接掛鈎,從而確保考核行之有效。

統一標準,明確要求,實現農村警務室規範化運作。

建設農村警務室光有警力的保證是不夠的,還需要硬體設施的保障和管理措施的規範。走進全國十佳小康村、江蘇省文明村--**市官林鎮都山村,人們隨處可以感受到安定祥和的社會氣氛,看到民眾安居樂業的生動場景。這一切都和都山村警務室的規範運作分不開的。在都山村警務室里,調解室、流動人口登記室、綜治室等警務功能室的明確劃分,讓前來求助的村民一目了然,警務室內窗明几淨,每天的工作記錄得全面詳實,民警和協警們各司其職,警務室外四輛警用機車整裝待發,一切運轉得井然有序。

都山村的警務室建設是**市警務室建設的一個縮影,**為了真正發揮農村警務室在農村治安防範中的作用,提升警務室建設水平,專門針對農村區域面積廣、設防任務重的特點,用"四個統一"規範農村警務室建設。統一硬體建設要求。農村警務室全部設定在所屬村部,配備專門辦公用房,規範警務室名稱標牌和環境布置,設立警務公開欄、治安警示欄、報警求助燈箱和警民聯繫箱(簿)等,方便民眾辨認、求助和辦事。統一力量配置標準。實行"一警一至兩村"和"一村一室三員一隊"的基本模式,即派出所社區民警全部分到警務室,基本做到一室一警。每個行政村設定一個警務室,配兩名協警,吸納村治保主任為警務室成員,以行政村或片區為單位組建專職治安巡邏隊。統一工作職責規範。建立警務室、社區民警、協警人員、治保主任職責。社區民警駐村工作,在社區內就近接處警,調解糾紛,疏導矛盾,全天候開展群防群治等警務工作。統一運轉流程,各個警務室普遍建立工作檯賬,規定所領導每月要有一天時間到警務室接待民眾,社區民警每周有兩個半天在警務室接待辦事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