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成功辦學先進事跡材料

1、德育管理上由政教處進行分工合作管理。課間操、升旗、衛生、紀律、少先隊工作、路隊、古詩文誦讀、安全等每周按百分制量化積分,每周一課間操時間公布上周班級量化積分。按低、中、高三個級段頒發行為規範示範班流動紅旗。

2、教學管理上向“管”要質量,向“教”要效率,向“考”要效果。

推行素質教育

xx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學校是全民素質教育的重要領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與前沿,**市溱水路國小國小正是根據時代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強化素質教育。

一是開展“三理”教育。他們創新教育方式,豐富教育內容,以學習優秀古詩文、舉行故事會為載體進行倫理道德教育;以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團結借讀學生活動進行心理教育;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健康知識講座、上好健康體育課進行生理教育。

二是開展誠信教育。他們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市“道德規範進萬家”實施方案,在全校開展誠信系列活動。首先是教師為人師表先行動,制訂了“教師文明公約”等規章制度,舉行“職業道德規範承諾”簽字儀式和“誠信伴我行”演講比賽。其次是師生誠信大互動,深入開展“為人之道,誠信為本”專題討論,師生參與,旁徵博引,明禮誠信。其三是在學生中開展“手拉手”系列活動,舉行“三管六不”承諾簽字和告別網咖宣誓儀式、“告別不文明行為”主題隊會、“誠信是金”演講比賽、爭做“五好小公民”徵文及演講活動,並於每期終評出一批“五好小公民”。少先大隊設立了“道德規範進校園”監督檢查崗和“紅領巾廣播站”。

三是實施“三化工程”。即校園環境宜人的美化工程、衛生安全有序的淨化工程和學生吟詩賦句為活動內容的詩化工程。如今,“三化工程”把溱水路國小裝扮得四季常青,生態文明,綠化美化;教師與學生和諧相處,人文與自然相得益彰。家長們反映說:溱小的每塊牆壁都會說話,每寸土地都能育人,把孩子送到這裡,他們放心。

四是用好課堂素質教育主陣地。他們堅持“德為首、不偏斜、不偏肩、重能力、看發展”的原則,以課堂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啟迪學生思維,開創以“愛學、樂學、會學、會用”為主體風格的課堂教學新局面。

探求有效載體

素質教育是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該校創新思維,把素質教育放在世界大背景下去考證,從全局著眼,從細微處入手,驅動素質教育這套馬車。

近幾年來,學校重視學生的綜素質發展,著重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努力打造書香校園。要求二至六年級的學生每天閱讀不少於半小時,記好讀書筆記,每周班級評比,每期學校評比兩次,評出讀書大王,並進行獎勵。二是突出書法特色。我校書法教育已堅持數年。我們堅持每周一課,每天練習20分鐘,每月一賽,及時展示優秀的書法作品,已初步取得成效。三是積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政教處每期根據不同年級規定應背篇目,學生在每天上午每節預備鍾後3分鐘集體誦讀。期中、期末政教處組織抽背,學生把應背的詩名寫在學校設計的表上,由家長、小組抽背。經過測評,生均背誦古詩達到40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