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先進事跡材料3篇

內容預覽:

尊敬的會員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代寫老師獨家原創寫作,著作權歸代寫會員所有,普通vip會員無權查看,代寫服務諮詢電話:0825-6698000。  人民檢察院堅持把妥善處理涉檢信訪問題作為關注民生、服務大局、推進檢察工作的切入點,創新工作機制,抓好源頭管控,實現了所有到檢察機關上訪的案件,件件依法辦,案案有結果。通過嚴抓制度落實,繼續保持赴省進京涉檢“零上訪”的成果,無一起因處理不當而引發的越級上訪案件。 一、領導率先垂範,親自協調處理,著力於強化信訪處理工作力度 1.強化信……

免費會員你好,這一篇是vip會員才可以閱讀和下載的範文!歡迎你加入公家vip俱樂部。

在vip俱樂部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時事和代表性的各類文章,您將享受普通會員所不具有的下載及閱讀權利,vip俱樂部願與您一同銳意進取,不懈的追求卓越。

快捷匯款方式:

工商銀行匯款(轉帳):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支行  收款人:任本芬

卡號:6222 0023 1010 0109342

農業銀行匯款(轉帳):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分行 收款人:任本芬

卡號:6228 4824 7018 8597010

建設銀行匯款(轉帳):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支行  收款人:任本芬

卡號:4367 4236 3144 0388 437

郵政綠卡匯款(轉帳):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城南郵電局  收款人:任本芬

卡號:6221 8866 xx 1574 490

特別提醒:去銀行匯款不需要到你開過戶的銀行,選擇離你最近的銀行直接辦理存(匯)款即可,有的銀行需要帶上身份證,作為匯款不成功的退款憑證。

活動介紹:/vip/。 免費熱線電話:400-675-1600 qq諮詢:89903980。

信訪先進事跡材料
信訪先進事跡材料(2) | 返回目錄

*同志*年出生,瀋陽市*縣人,*年參加工作,*年入黨,先後畢業於瀋陽*農業專科學校、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本科專業,歷任*縣老*鄉司法助理、政法股長、黨委副書記,養士堡鄉鄉長,四方台鎮鎮長、黨委書記, *縣人大常委會委員,XX年9月任*縣信訪局局長。5月9日,因帶病連續工作,突發大面積腦出血,昏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於5月10日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3歲。

*同志在農村基層工作了22年。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不管在鄉鎮領導崗位,還是擔任信訪局長,他都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堅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始終做到奮力拚搏、苦幹實幹,始終堅持追求工作一流、民眾滿意。他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贏得了廣大民眾的信賴和擁戴。其先進事跡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同志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信念,充分體現了對黨無限忠誠、全身心為黨分憂的政治品質

*同志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視黨的事業為自己的生命。他深知信訪工作的重要性,也深知做信訪工作有多么難。在黨最需要的關鍵時刻,他迎難而上,毫不推託地擔負起信訪局長的重任。他把接待上訪民眾、解決信訪問題與踐行黨的宗旨緊緊連在一起,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忘我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生命詮釋了一位基層信訪幹部的光榮使命。在短短一年零八個月里,他共接待民眾來訪3848人次,平均每天接待6至7 人次,直接辦理重大疑難信訪案件107件,息訪104件。許多積壓多年的信訪難案在他手中得到終結,許多久訪不息的矛盾在他手中得到化解。*縣信訪工作迅速躍上了新台階,信訪形勢出現了新局面。

*同志時刻把為黨分憂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他常說:“民之難即黨之憂,幹部做工作不能怕困難、怕矛盾。共產黨的幹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XX年,*縣300多名“文革”期間下放的老知青要求落實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解決這類問題缺乏政策依據,有關部門一時沒有找到妥善解決的辦法。老知青們先後多次赴省進京集體上訪,成為影響該縣和諧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同志任信訪局長後,多次聽取老知青們的訴求,到有關縣市實地調研借鑑做法,弄清辦理知青勞保、醫保的每一個環節,多次請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到信訪局協商。在研究期間,老知青又赴省進京上訪。為了接回上訪老知青,*同志多次往返做工作,有一次他犯了腰病,堅持與老知青們一起坐長途汽車回縣。經過*同志的奔走、協調,1月終於使300多名老知青得到了每月適當的生活補貼。老知青們對此十分滿意,從此徹底息訪。*同志也與這些老知青建立起深厚感情,被他們稱為“兄弟局長”。劉玉蘭說:“民心是桿秤。領導幹部只要真心實意為老百娃辦事,老百姓就會永遠記住他!”

信訪工作一頭是黨的重託,一頭是民眾的期盼。*同志以強烈的黨性全力履行職責,架起黨心民心緊緊相連的橋樑。*縣糧食系統有36名因公致殘的職工,多年來一直為解決傷殘金以強烈的黨性全力履行職而上訪。*同志上任後,用一個月時間逐戶了解情況,研究分析政策,提出了依據不同情況分別予以一定經濟補償和困難補助的處理意見,這些傷殘職工十分滿意,稱讚*是務實愛民的好乾部。當看到71歲的傷殘職工馬仁權失去右腿、上肢因拄拐而腫脹,*同志就立刻協調縣民政局,為馬仁權解決了代步車,又聯繫縣殘聯,為他安裝了假肢。馬仁權老人逢人就夸:“潘局長比我親兄弟還想得周到,他真是共產黨培養的好乾部!”

*同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是他在長期基層工作中形成的堅定政治信念。正是這一信念,支撐著他不論在什麼工作崗位,都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支撐著他在任何時候都把實現黨的奮鬥目標和維護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已畢生的追求。他可貴的政治品質,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

二、*同志始終對人民民眾飽含深情,充分體現了堅持為民宗旨、竭盡全力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的公僕情懷

*同志對人民民眾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常說:“民眾就是我們的父母,不把民眾的事情辦好就是不孝之子。”上訪民眾白桂榮的丈夫被人打傷致殘,沒多久就去世了,後來唯一的兒子又因意外事故被摘了脾臟,家裡生活十分困難。為丈夫為兒子,白桂榮多次上訪。*同志了解情況後,一方面積極協調解決問題, 一方面幫她解決生活困難,有空就到白桂榮家裡去看看,自己掏錢幫白桂榮種上了地,為她爭取救濟款、辦理低保,還幫助她建起了三間瓦房。從此,白桂榮家有了一個“當官”的親戚。得知*去世後,白桂榮失聲痛哭。上訪民眾傅玉蘭說:“潘局長特別熱情,有事給他打電話,他隨時都會接聽,就像親兄弟一樣安慰我們,幫助我們,從沒有不耐煩的時候。”對上訪民眾的熱情、關心和幫助,換來的是民眾的信任。有的上訪民眾講,“只要潘局長知道了我們的情況,我們就放心了,也沒必要再去上訪了。”

*同志時刻把為民眾排憂解難放在心上,對民眾反映的問題,總是念念不忘。他常說:“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我們要把他們的事當作天大的事。”*縣滿都戶鎮東劉家村村民齊靜的女兒在一家醫院做剖腹產手術時被切除了子宮,在這起醫療事故的處理過程中,因有關單位推諉扯皮而久拖不決,齊靜到處上訪。*同志接手這起案件後,多次召開協調會,找主管部門研究,找專家鑑定,即使在他生病或工作最緊張的時候,也沒有忘記過問解決這一案件的進展情況。經過努力,齊靜的女兒最終得到了賠償款。事後,*還為她的女兒辦理了低保。齊靜感動地說:“就是我的親人也沒有像潘局長這樣上心啊。”

在*同志的眼裡,信訪工作不僅是溝通黨和政府與民眾的“連心橋”,還是融洽黨群幹群關係的“潤滑劑”。他常說:“老百姓過得最不容易,沒有事不會找你,來找你是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他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向社會公開,他的手機成了與上訪民眾溝通的“熱線”,上訪民眾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給他打電話,他都耐心接聽,並耐心地解釋。他的辦公室就像一個“小集市”,上訪民眾都願意向他反映問題,讓他幫助出主意。一次,一位上訪人來訪後再也沒有來找過他,*同志不放心,就主動給他打電話了解情況,進行疏導,使這位本來打算越級上訪的民眾接受了建議,就地找縣有關部門妥善解決了問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許多矛盾糾紛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次密切聯繫中得到化解,許多上訪老戶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次耐心疏導下息訴罷訪。

社會的和諧穩定,來源於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得到維護,來源於社會矛盾的不斷化解和減少。*同志作為一名基層信訪幹部,始終把民眾的疾苦冷暖放在心裡,把民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民眾的利益作為第一選擇,把老百姓的笑臉當作最大的獎賞。他用卓有成效的業績在人民民眾中樹立了基層信訪幹部的良好形象。

三、*同志始終對工作高度負責,充分體現了奮力拚搏、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

*同志是*縣有名的“拚命三郎”。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落下了一身病,特別是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和面部神經痙攣,經常使他疼痛難忍。但他每天仍像一台上足了發條的鐘表,一刻不停地忙。*的同事講,他每天都像打仗一樣,是“跑著”在工作。有時頭痛得像炸開一樣,實在挺不住了,就使勁拍拍腦袋, 吃點藥,打打吊針。瀋陽市從今年4月19日開展信訪穩定工作“百日會戰”,連續20多天,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直至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在去世前3天晚上10點多,他趕到一位老領導家談工作, 一進屋就倒在沙發上。這位老領導心疼地對他說:“瞅你咋累成這樣呢?”*同志只說:“事情多,太累了!’ 在生命的最後24小時,他因忙於工作休息不到五個小時。*同志逝世後,他的女兒查了他的手機通話記錄:3月份為1201條,4月份為1444條, 平均每天40多條,加上座機通話還更多。通話如此密集,可見*同志工作量之大。

*同志抓工作紮實,總有一種“較真”的勁頭。和他一起工作過的同事都講,*同志對老百姓的事最上心,幹不成事誓不罷休。一名上訪人員因經濟糾紛連續5年多次到市、省並進京上訪,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效果也不明顯,大家都感到這是一個“老大難”。*同志接手後,查閱檔案,走訪調查,核准案情,認定所提出的訴求證據不足。但他並沒有一推了之,而是想方設法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他辦理了農村低保,並把他送進了敬老院。後來這名上訪人見到*,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哭著說:“潘局長,你是我的大恩人啊,我是因為家裡太窮無法生活才上訪的,你幫助我解決了困難,我沒什麼理由再上訪了。”

*同志有著堅韌不撥的毅力,不管什麼情況,從不怕苦叫累。一次,有7位上訪民眾到縣信訪局要見*同志。*同志在電話里說:“真抱歉,我走不了路,你們把材料送到我辦公室來吧。”上訪民眾進了*的辦公室,看見他腰脫病犯了,躺在床上十分痛苦,臉上滿是汗珠。上訪民眾見此情景準備離開,*同志說,沒事,哪能讓你們白跑一趟。他吃力地從床上下地, 彎著腰,慢慢蹭到水壺前給上訪民眾倒水,並一一送到她們手上。上訪民眾感動得流著淚說:“潘局長,你得好好休息,不能總這么工作呀!”*同志說:“你們的事就是我的事,你們信任我,我怎么能在床上趴著呢?”這幾名上訪民眾一談起當時的情景就掉淚。

有人說,信訪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事”,做第一難事就必須比常人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汗水。*同志以艱苦的努力,履行了一名基層信訪幹部的應盡職責。

四、*同志始終把人民民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充分體現了攻堅克難、爭創-流的能力和素質

*縣的領導和同事們都說,*同志素質高能力強。他在鄉鎮工作時,同事稱他是“乾一行愛一行”、“幹啥都要樣”的全能幹部。他任養士堡鄉黨委副書記期間的黨委書記韓士庫說: “鄉里遇到什麼難事,我首先就會想到作良,他總有辦法,事情交給他就放心!” 他在養士堡鄉分管的綜合治理工作曾被評為省級先進,省里專門召開現場會推廣經驗。四方台鎮上訪問題一度非常嚴重,縣委決定讓他到四方台鎮擔任鎮長之後,又任命他為黨委書記。他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信訪和穩定,迅速把一個落後鎮變成了全縣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和社會穩定先進鎮。擔任縣信訪局局長後,面對新挑戰,*同志一方面發揮自己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特點,方面努力學習政策法規和各種專業知識,全面質和能力。涉法訪一度是困擾*縣的老大難問題,作為信訪局長,他不是簡單地把案件轉交給法院,而是經常捧著信訪卷宗認真研究, 向法院同志諮詢有關法律問題,並結合案件研究法律,對處理涉法信訪問題提出建議,政法戰線的同志親切稱他為“編外法官”。一些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和*同志一起研究處理信訪案件後都感嘆道:“作良掌握的法律和政策規定比我們還清楚,不僅對處理信訪問題提出明確要求,還能幫助出主意、想辦法,我們服氣。”

*同志敢於面對複雜矛盾,勇於化解矛盾,善於處理信訪難題。*縣的許多同志講,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難事、險事,只要潘局長在場,我們心裡就有底。去年冬天,*縣劉二堡鎮和潘家堡鎮的100多名貂貉養殖戶,因對養殖小區補助款不滿聚集上訪,圍堵鎮政府。一些民眾大喊大叫,情緒十分激動。*同志及時趕到現場,大聲對上訪民眾說:“我是信訪局長!有什麼問題我來和你們談。大家再有道理,也應該依法有序反映。”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很快妥善化解了這起集體訪。後來有的同志問他:“當時那種情況,你就不害怕嗎?”*同志坦然地說:“信訪幹部就是解決矛盾的,如果害怕矛盾,還怎么做民眾的工作。”

*同志不管做什麼事都追求“乾就乾好,乾就一流。”*縣信訪局的同志講,工作馬虎不細緻、一般化,是糊弄不了潘局長的。為了規範信訪工作,*同志潛心探索信訪工作規律, 先後制定和完善了多項制度措施,其中信訪案件的檔案化管理,被評為全市信訪部門的樣板。為建好信訪大廳,他每天在上班前都要到施工現場進行檢查,有時來的比工人還早,從一根線纜的走向,到內部裝修的每一塊磁磚,他都要求盡善盡美。如今,新修建的信訪大廳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縣直主要部門集中接訪,秩序井然。縣政府一位分管領導在為*同志送別那天說了兩句話:“作良啊,您安心地走吧,你一直牽掛的信訪大廳已經建成使用了;你晝夜忙碌的信訪工作‘百日會戰’,全縣的成績在市里名列前茅。”

信訪工作是黨的民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眾通過信訪幹部的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工作成效來看領導幹部是否真正親民、為民、愛民。面對當前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面對民眾的新期待, *同志這種不怕困難、追求一流、讓民眾滿意的精神給出了準確答案。

五、*同志始終堅持堂堂正正為人、乾千淨淨做事,充分體現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

*同志時刻揣著一顆愛民之心。他深入民眾,深知民眾疾苦,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安於清貧、勤儉節約。*同志經常加班加點,有時來不及吃飯,就沖一碗速食麵充飢,被同志們稱為“速食麵局長”。因為工作需要,*縣信訪局的幹部每年都要到北京出幾次差,在北京住個像樣的旅館,一般每天要花費上百元,加上吃飯等開支,時間稍長一點,一趟下來要數千元,*同志心疼。為節省開支,經常住48元一晚的“澡堂子”。一日三餐基本以小籠包為主,因為他發現吃小籠包不僅省錢、實惠,而且節省時間,可以騰出時間做更多的工作。*同志始終堂堂正正為人、乾乾淨淨做事。他當了十幾年的基層領導幹部,從不利用職權為親屬、子女辦事,從不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謀取私利。他常說的一句話是:“ 為自家人找工作、辦事,我沒這能力。”他的妻子有技術職稱,還在燃氣公司做收費員,每天都要上下爬樓梯,進門入戶抄表收費,工作非常辛苦,但他從來沒想過活動一下,讓妻子坐辦公室。他全家在一套68平方米的老樓房裡一住就是20多年,牆面從來沒有粉刷過,女兒小時候在牆上寫的現在還清晰可見,地面的磁磚有的已裂縫破損,家居用品陳舊簡陋。女兒在大連上學,他每月只給500元錢,一直沒給她買手機。一些上訪民眾的問題解決後,總想感謝潘局長,有請吃飯的,有送東西的,都被他婉言謝絕。

*同志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對同事和困難民眾卻是有情有義、關心各至。他對下級政治上關心,業務上指導,在他任局長一年多時間裡,經他培養推薦,有7名同志提升了職務,人們稱讚他把信訪隊伍帶活了。局裡一名老同志退休,他自己掏錢請吃飯,還送上鮮花。同事的父母或愛人過生日,只要他知道,都送上生日蛋糕。對一些生活困難、身體有病的上訪民眾,*同志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親人,總是熱心幫助,經常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錢為他們買飯吃、買車票、買生活日用品。*同志更是個孝子,只要有時間就回家與父母嘮嗑,他常為自己忙於工作未能盡孝而感到內疚。他曾答應帶父母到北京看看,可惜直到他去世,這個願望也未能實現。他深愛自己的女兒,但從不嬌慣她。為了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從國小開始,他就讓女兒自己上學,但一有時間就遠遠跟在女兒身後,直到她走進校門才離開。他也深愛著妻子,但因工作太忙,極少有時間陪她。妻子擔心丈夫的身體,加班時就經常到辦公室陪他,有時太晚,妻子趴在辦公桌上睡著了。同事對他說:“看嫂子都困成啥樣了,趕快回家吧, 要不我們先送嫂子回家。”而他每次都不讓叫醒妻子,不管多晚, 總是等忙完工作後和愛人一起回家。

*同志見榮譽就讓,是一名淡泊名利的好乾部。今年“五一”,*縣委、縣政府決定推薦*同志為瀋陽市勞動模範,他知道後對縣領導說,信訪接待第一線的同志受的苦挨的累最多,評勞模還是評他們吧。在他的推薦下,局裡一名科長被評上了瀋陽市勞動模範。這些年,他推了多少次功,讓了多少次榮譽,人們已記不清了。熟悉他的人都說這是“*習慣”。

*同志以自己對同志和民眾的這份情這份愛,贏得了同事和上訪民眾的由衷敬意與深切懷念。*同志去世後,許多民眾自發前往弔唁,他的遺體在殯儀館放了3天,48名老知青為他守靈3天,遺體告別時,他們跪在靈前久久不肯離去。傷殘職工馬仁權拄著雙拐來到*靈前,深情地獻上100朵鮮花。*同志在鄉鎮工作時的老書記韓士庫得知他去世的噩耗十分悲痛,最後一次行使老“班長”的權力,把當年的班子成員邀在一起,含著淚為*穿壽衣為他送別。

*同志用自己的生命彰顯了廣太基層幹部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對工作的無比熱愛,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基層幹部“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崇高精神和“奮力拚搏、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他是新時期信訪千部的優秀代表,是基層幹部的楷模,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至深,發人深省。

第一,*同志的先進事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一典型的湧現不是偶然的。改革開放30年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廣大基層黨員千部奮力拚搏的結果。他們始終堅持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得到落實;他們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把廣大民眾緊緊地團結起來,發展經濟、維護穩定,有力地鞏固了黨的民眾基礎和執政基礎;他們始終堅持踐行為民宗旨,全力維護民眾的合法杈益,密切了黨和政府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這一先進典型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他是廣大信訪幹部的優秀代表,也是千千萬萬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是各級黨組織培養教育出了*同志這樣的先進人物,是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造就了這樣的先進典型。

第二,*同志的先進事跡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同志的先進事跡,生動地回答了新時期基層幹部應該如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模範履行職責, 用實際行動鞏固黨的民眾基礎和執政基礎;生動地回答了新時期信訪幹部應該如何帶著責任和感情,敢於面對複雜問題,勇於攻堅克難,善於化解矛盾,全力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生動地回答了新時期黨員幹部應該如何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正確對待當幹部為什麼、身後留什麼等一系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重大問題。

第三,*同忘的先進辜跡集中體現了新葉期對基層黨員幹部的根本要求。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和信訪幹部要以*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信念,對黨無限忠誠、全身心地為黨分憂的政治品質;學習他始終對人民民眾飽含深情,堅持為民宗旨、竭盡全力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的公僕情懷;學習他始終對工作高度負責, 奮力拚搏、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學習他始終把人民民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攻堅克難、爭創一流的能力素質;學習他始終堅持堂堂正正為人、乾乾淨淨做事,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

第四,大力宣傳和深入學習*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優良作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貫徹落實好xx的重要批示精神,廣泛宣傳和深入學習*同志的先進事跡,對於動員廣大黨員和幹部民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完成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奮鬥目標;對於全面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密切黨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鞏固黨的民眾基礎和執政基礎;對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充分發揮信訪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基礎性作用,都必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土地信訪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
信訪先進事跡材料(3) | 返回目錄

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十八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辛勤耕耘在土地信訪工作戰線上,連年被評為"土地信訪工作先進個人"。他就是**國土資源局信訪辦的趙常祿同志。

依法行政 樹公僕形象

趙常祿同志主持國土資源局信訪工作後,致力於保持信訪大局穩定、最佳化信訪工作機制、提高信訪工作效率,把信訪案件納入法制化管理,堅持基本國策和各項法律及規章,創造性的運用先行調解和調解貫徹始終的原則,依法行政,在廣大民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事求是,秉公辦案,不循私情"是他一貫遵循的辦案原則。凡來訪者,聽取並採納他們有理、有據、合法的意見,說服他們放棄無理要求。不論是朋友還是親戚,是官還是民,他都一樣看待。

在處理"番田鎮蔡風奎與蔡風超土地使用權爭議"一案時,蔡風奎找到時任工會主席,而且是他本家侄的趙學溫同志為自己說情。經過幾次交鋒,趙學溫不僅沒有說服他,反而被他所說服,最終支持他做出的正確處理決定。事後,趙學溫同志說:長祿同志,堅持原則,剛正不阿,秉公辦案,是我輩學習的榜樣。

在本局負責公費醫療的同志×××與其鄰居的土地權屬爭議中,不怕得罪同事,衝破種種障礙,根據土地利用狀況的確權原則,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堅持依法處理,得到民眾的讚譽和信任:有土地糾紛,就找趙常祿。

為堅持原則,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他忍受著來自各方面的人身攻擊,他曾被楊磊鎮樹樓村崔朝良上告到縣委書記白富海那裡;招賢鄉吉城村王春花曾指著鼻子謾罵他於機關大院內;黃莊鎮西高召村段有安曾將他尾追、堵截於……面對諸如此類的情況,他忍辱負重,"要真理不要面子",苦口婆心地向當事人講解有關法律和規章,始終做到有理、有據、有節,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政府的形象。

銳意革新 開抗訴先河

穩定壓倒一切。為做好信訪工作,維護社會穩定,控制越級上訪,最大限度地降低上訪量。趙常祿率國土資源局信訪辦全體成員一改過去"坐機關、等舉報"的被動,主動出擊,實行分包鄉鎮,定期下訪,排查不穩定因素,協助各鄉(鎮)調處初信訪案件,督促和直接參與查辦上級轉來的案件,力求將所有案件在基層得到解決。

去年上半年,他下訪查處、消化於基層的初信訪案件達6起。

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在過去,行政機關處理決定被撤消後,只知重新處理,不知抗訴。他想:如果我們的正確決定一直被撤消而不被認可,怎么才能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呢?經過認真思考,大膽實踐,開創了行政機關處理決定被人民法院撤消後抗訴的先例。

1999年,南張羌鎮朱溝村張子法與張子儉宅基地發生邊界爭議。張子法申請國土資源局處理,趙常祿按照雙方土地利用現狀,參照《確權若干規定》第56條作出處理決定,為雙方明確邊界。張子儉不服,訴至法院。**法院以〔1999〕溫行初第17號判決書第二次撤消了政府決定。趙常祿再次實地調查、走訪民眾、調閱卷宗、核對證據,認定自己所做的處理決定是適當的、正確的。他經過慎重思慮,決定打破常規,抗訴市中院。市中院經過審理,以〔1999〕焦行終第55號行政判決書撤消了**人民法院〔1999〕溫行初第17號判決,維持**國土資源局代表政府做出的處理決定。終審判決下達後,在**行政機關反響強烈,大家認為:趙常祿此舉為行政機關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力淌開了一條路,具有重大意義。

四年來,趙常祿嚴把行政訴訟關,使人民法院維持國土資源局的正確處理決定達7次。

鑽研業務 著理論篇章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他對信訪事業執著追求。一方面,認真學習信訪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掌握信訪工作所需的業務知識和基本技能,用正確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另一方面,注重作筆記、寫心得,總結經驗教訓,形成自己的看法、觀點、思想。

XX年,他主筆的《涉法信訪案件的處理--我們是如何依法調處土地爭議的》一文,詳細闡述了處理"涉法信訪案件"的六個關鍵環節(立案關、調查取證關、土地爭議案件裁定關、法律文書製作關、法律文書送達關、行政複議訴訟關)和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規範了辦案程式,完善了辦案方式、方法和工作要求,使國土資源權屬爭議處理有章可循,為快速、有序、依法結案奠定基礎。

XX年,以創建省級文明信訪接待室為契機,促進信訪工作上檔升級,堅持兩手抓,使大量初信訪案件消化在基層,越級上訪量大幅度降低。他及時總結,撰寫《我找到了控制上訪量的基本方法》,受到省、市國土資源信訪領導的高度評價。(本文來自於范-文-先-生-網)值得一提的是,他巧妙地運用此方法,不動聲色地化解了"鄭莊村在1983年黃河漲水塌坑時因鄭莊村搬遷無償占用其土地40畝,要求歸還集體土地的使用權"重大集體上訪案件。

鏖戰病魔 做時代楷模

多年來,他始終遵循"無私奉獻"的做人原則,即便是患重病的時候,還堅守工作崗位,急民眾之憂,想民眾之憂,解民眾之困。

XX年9月5日,他正發著高燒,有民眾舉報"新建徐呂學校占用農民承包地4畝未落實調地方案"。為避免發生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他強打精神,支撐虛弱的身體多次到鄉、村、組、學校調查情況。9月11日,當他會同林召鄉鄉長、土地所長等鄉村領導把調地方案落實後,民眾歡聲一片。然而,趙常祿同志卻倒下了。

當天下午,縣醫院的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危難之時方顯英雄本色。趙常祿沒有被病魔嚇倒,他堅信毅力和科學是戰勝疾病的根本,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態。並且苦鑽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防止發燒(感染)的藥方和辦法,大膽給自己開處方,在自己家裡治癒了四次發燒(感染),其中一次持續十天高燒40℃以上。病友們說他"簡直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鄭大一附院血液科孫慧主任連連稱奇,讚嘆不已。

他始終堅信,戰勝病魔、恢復健康、重返崗位。在治療之餘,他做到兩堅持、兩見面,即:能走得動時就堅持走到信訪辦接待民眾,與民眾見面;大腦清醒時就堅持繼續指導和辦理案件,與案件見面。自患病至今,他接待上訪民眾15人次,參與處理遺留案件2起,指導信訪辦其他同志辦理疑難案件4起。並著手整理《**國土資源權屬爭議行政處理案例分析》,以供今後處理案件時參考。

同志們勸他保重身體,注意休息,他笑了笑,說:"人生能有幾回搏,老馬奮蹄自揚鞭。"

相關內容
土地信訪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
信訪先進個人事跡
信訪先進集體材料
信訪先進個人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