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勞動模範事跡材料2篇

千里煤海 彰顯礦山驕子不屈的脊樑——記羊場灣二礦勞動模範李伏龍

(通訊員:董  寧 梁雪峰 )

在寧夏靈武中部毛烏素沙漠邊緣,矗立著一座現代化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羊場灣二礦。昔日破敗不堪的小井如今一躍成為寧東能源基地的“特區礦井”,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蹟,因為它見證了兩代建井人的嘔心瀝血,他們用雙手建造著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用自己的錚錚鐵骨彰顯了礦山驕子們不屈的脊樑。在這無數個鋼筋鐵骨般的硬漢子當中,李伏龍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1965年,李伏龍出生於寧夏靈武一個農民家庭。1982年在靈新煤礦參加工作,雖然只有國小文化,但由於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1994年後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青春歲月的良好起步,不僅鑄就了他過硬的政治素質,也培養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讓他具備了迎難而上、敢打硬仗、善破難題的出色才能!

1995年,李伏龍就被靈新煤礦任命為跟班隊長,1996年被調往原建井工程處擔任採煤一隊隊長。

出任一個採煤隊隊長,應該說是組織上的信任,個人能力得到充分肯定的重要體現,作為他本人應該高興。但李伏龍卻無法讓自己高興起來,進入他腦海最多的是“責任”與“壓力”。因為所面臨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是十分嚴峻的。

20世紀90年代末,建井工程處的生產經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安全生產不能正常投入,職工工資不能正常發放,職工生活不能正常改善,民眾情緒很大,不穩定因素也明顯增多……萬般無奈之下,單位領導通過集資、貸款等形式在沙漠腹地建成了羊場灣二礦,從此告別了只建井不產煤的歷史。

在這種“無米下鍋”的形勢下出任採煤隊隊長,對誰來說,都有一種“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感覺。李伏龍上任時感到責任重、壓力大,應該說也在常理之中。但如何能將壓力變為動力?

李伏龍與班子成員反覆研究達到了思想上的一致,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民眾辦企業,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安全穩定為重點,全面推進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團結帶領全隊廣大職工,重振建井工程處昔日雄風!

為了使企業儘快擺脫困境、走出低谷,1999年,針對當時的實際, 他首先抓全隊的制度建設工作。堅持一切工作制度先行,從行為管理到責任落實上,從隊長到職工,層層逐級制定了嚴格的制度考核辦法,實現了由“人管”向“制度管”的轉變。

第二是抓勞動工資管理工作。他推行小班核算,實行定崗定員管理,職工在什麼崗、負什麼責、拿什麼錢,易崗易薪,建立了責權利的統一體。實行新的工資改革方案,打破工資級別界限,以崗記分,記分記獎,真正實現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上崗機制,從而激活了廣大生產一線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僅~年全隊人工工效由計畫的4.3噸/工,上升到5.2噸/工,每班循環進度在1.1米以上,全隊正規循環率達98%,各項生產經營指標以強勁勢頭向前發展。

面對全礦窖煤量少、沫煤滯銷、塊煤緊銷的現狀,他主動尋求技術管理工作與企業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點。從分析采面煤層層理結構、煤質硬度工作入手,現場跟班,到現場採集第一手資料,結合理論知識,探求提高塊煤率的新途徑。為了確定一個合理科學的爆破參數,他曾連續三天和副隊長、技術員到炮組跟班,觀察和分析爆破效果,最終取得了第一手資料,修定了新的爆破參數,親自在井下盯炮組人員打眼裝藥,使采面爆破效果明顯提高。塊煤率逐步上升,由計畫的30 %,上升到37%,為全礦創造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在材料的管理使用上,他強調計畫的嚴肅性,嚴格按計畫領料,並對材料的報領、使用全方位監控,杜絕了各種跑冒漏現象。大力開展技術革新、修舊利廢和合理化建議工作,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材料成本,為促進全隊安全生產提供了強力後勁。

全隊廣大職工在他和班子成員的帶領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經過三個春秋的努力拚搏,使建井工程處不僅走出了困境,還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從XX年開始,全礦生產經營形勢呈現出良好轉機;XX年後,開始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原煤產量實現35萬噸,比~年增產5.2萬噸。煤炭銷售實現33萬噸,職工收入也有了明顯提高,年人均收入達到17000餘元,突破歷史以來最好成績,比上年增加3000元,增長13%。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這首明代將領于謙所作的《詠煤炭》一詩,道出了煤的無私奉獻精神,其實,每一個工作在千里煤海之間的人,都具有這種捧陽光獻世間,艱苦拼搏而無悔的無私奉獻風範。

1999年至~年,李伏龍同志先後被集團公司、原靈州集團公司、礦授予“安全先進個人”、“安全標兵”、“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獲得原靈州集團公司、羊場灣二礦“勞動模範”稱號。~年被寧煤集團公司授予“安全生產標兵”。今年三月份,寧夏煤礦安全監察局再次授予他“安全生產標兵”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後是李伏龍個人氣質和管理手段的自如揮灑。

煤礦勞動模範運行隊機電維修工先進事跡材料
煤礦勞動模範事跡材料(2) | 返回目錄

**沒有高學歷,沒有鍍過金,但在煤礦機修領域,他是絕對的技術大拿。**的成長曆程給我們現代工人一個啟示:沒有真本事,沒有高技術,就無法在新的企業中勝任工作。在**走過的道路上,有別人無法體會的艱辛,他在自己的煤礦機修領域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成果,這一切完全源於自己對工作地熱愛,對技術地苛刻追求,對科學地不苟鑽研。我們現代企 業最需要的是這類能在本職崗位上乾出特色的技術工人,我們的工業化道路上需要有這些勇於技術創新的新型工人,我們的民族復興更需要這樣的共和國脊樑。

井架高聳,天輪鏇轉,礦車往來,馬達轟鳴。車間裡弧光閃耀,工業區人群穿梭,一列列裝滿原煤的火車正風馳電掣般的駛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遠遠望去,沸騰的礦山一派繁忙景象,這就是位於渭北黑腰帶上的***礦務局王村煤礦。近幾年,這裡出了個遠近聞名的革新能手,他妙手回春,能讓“癱瘓”的礦山機電設備快速運轉,可以讓深度“患疾”的老設備起死回生。他負責檢修的主、副井提升機,近年來的事故率幾乎為“0”,大型機電設備誤時率降到了最低限度。他完成的百餘項小革新、小發明,創直接經濟效益200多萬元。他無償為礦區職工、孤寡老人、工亡家屬修理家用電器近千台(件),他就是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陝西省勞動模範、省技術狀元、1998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999年被中共陝西省委企業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今年又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的***礦務局王村礦運行隊機電維修工**。

“既然選擇了礦山,我就把心交給了這片土地,鐵下心學好技術,乾好本職”

**的成才之路,是一條自己鋪築的漫長艱辛的路,是一條只屬於強者的崎嶇的路,誠如斯言。

**1984年畢業於銅川煤技校,1989年調到投產不久的王村礦擔當了機電維修工。由於王村礦在當時屬現代化礦井,很多機電設備,別說維修了,有些連見都未見過。面對新設備密如蜘網般的電器設備線路圖,**愕然了,恰在這時,礦上發生了一件令他終身難忘的事:一天,由於礦井副絞提升中途出了故障,十餘名乘坐罐籠升井的職工被懸在了半空。由於包括他在內的幾名檢修人員技藝不精,硬是讓工友們在深邃黑暗的立井筒中,吊了4個多小時。其實,當時故障,只不過是調速器中一個小小的電阻出了問題。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他頓時感到了一名機電維修工肩上的責任。他想,僅靠自己從技工學校學到的那點知識,是肯定無法應對這些機電設備的。於是,他暗下決心,自費訂閱了《電子技術》、《電力傳動》、電器維修》等十幾種報刊雜誌,買回來一大摞子大學電氣專業教材,在別人逛街跳舞、看電視搓麻將的時候,他卻苦讀苦思,一頭扎進了知識的海洋。不到一年功夫,**對礦上的大型電器設備的原理,線路圖、部件結構和安裝檢修要領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堅持做檢修筆記。每次檢修設備時的名稱、型號,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務時間、操作程式、相關原理分析等,他都條分縷析地記錄下來,迄今為止,他累計做筆記達二十多萬,硬是憑藉自己酷愛學習的那股勁頭,練就了一身本領。他不但對所轄管的機電設備了如指掌,也對每台設備的習性全摸透了,設備一有故障,他一聽一看就找到了“癥結”,處理起來得心應手。**技術水平提高了,但他沒有忘記帶動周圍的工友一起學技術。為了幫助他的工友們儘快掌握礦山機電設備的維修技術,**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給了他們。學習筆記拿來了,對照原理圖手把手的教,對每台設備進行講解。每次維修設備,**都沒有忘記在實踐中向大家傳授技術,使他們這個班組形成了人人愛學習,個個爭當技術先鋒的好風氣。

精湛的技藝使**名聲遠揚,特別是他的事跡被媒體報導後,有些大型煤電集團機電負責人打來電話,動員他南下,承諾年薪最低十二萬。然而,他婉言謝絕了。他說:“***礦務局養育了我。王村礦培養了我,組織上給予我那么多的榮譽,這不僅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更是對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對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就這樣,他牢牢的紮根於這片土地上,終日為工作忙碌著、奉獻著。二十多年過去了,他沒有因為任何原因而改變自己的初衷。“當工人就要愛崗敬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什麼叫“愛崗”?如何才算得上“敬業”,這個看似簡單做起來難的眼讓**二十多年的工作作風詮釋的淋漓盡致。

**乾機電維修工二十多年,無論在什麼地方當工人,他每年出勤均在350天以上,特別是在王村礦這十幾年裡,他早已把自己融入到了工作之中,他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日,累計義務奉獻工時千餘日。而且,他的工作沒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他是隨叫隨到,經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飯碗又放下,脫衣上床又起身。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體和精神的依存。

XX年11月的一天,**突感腰疼難忍,工友們將他抬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急性突出。醫生說需要住院治療。可他堅持不住院、不休假、不報工傷,稍加推拿復位,第二天便上了班。只是每天利用檢修空閒時間,自己在工房的一張木連椅上做一小時牽引,這就算給自己治療了。**的“愛崗”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他是礦上機電設備維修的頂樑柱,也是運行隊的“技術大拿”,礦上曾有意想提拔他當幹部、進科室,這些他都婉言謝絕;有一年礦上打算送他去“煤乾院”進修,很多人都羨慕,可他一聽說是“企業管理”專業,而非“機電維修”專業,便斷然放棄了。

對一般維修工來說,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檢修任務,就算是很敬業了。可**卻不同,他心裡總是裝著那上百台機電設備,設備每天運轉情況,不停的在他腦子裡過電影,在電器維修工作中,他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他與那些設備有了不解之緣。有“病”的設備他關心,“亞健康”的設備他也關心;職責範圍內的事他關心,職責範圍外的事還關心。“於不疑處質疑,於無事時找事”這是他長期遵循的思維方式和工作風格。他的“攜帶型直流電機檢測儀”、“主、副絞變流機組滑環接線方式改造”等,都是自找的技改項目。

“不能讓有問題的設備從我手中溜走,要想方設法讓落後的設備發揮最大潛能”

由於先天原因,王村煤礦主、副井提升機給定積分器故障頻發,有時一天出現兩三次,不得不經常停運檢修。一旦停車,礦井便陷入癱瘓。1990年新年剛過,**就坐不住了,他與當時礦上的技術人員一道,向這一技術難題發起了“衝鋒”。他寢食不安,晝思夜想,查閱大量資料,尋求問題的癥結所在。在反覆查找資料,對照問題找答案,**想,給定積分器每次故障都損壞的是運放集成塊,積分器的負載能力與運放集成塊一定有關,對!**眼前一亮,給運放集成塊再加裝一個電路,增加其負載能力。沒想到第二天與當時的礦總工程師肖緒才一講,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說乾就乾,**很快裝好了射極跟隨器。經多次模擬試驗沒有發生任何問題後,他們在絞車房進行了帶負載試驗,當看到滿載原煤的箕機斗一次又一次地安全運上來了,絞車沒有出現任何的失控現象時,他們高興極了。這項技術革新不但降低了維修費用,而且還提高了設備運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該技改項目,榮獲王村礦科技成果二等獎,這之後,**更增強了技術革新的信心和決心。

主井絞車直流電機頻繁出現轉子短路是影響王村礦原煤提升的又一難題。欲防止此類事故的發生,對直流電機進行經常性的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傳統的檢測手段相當落後,大小儀器一起上,光調壓器就重一百多斤,得兩三個人抬來抬去。**苦思冥想之後,萌生了設計攜帶型檢測儀的念頭。於是,他白天上班時,一有空就設計方案,晚上回家查閱資料繪製草圖。有一天晚上,已是凌晨兩點半,但**仍在燈前畫著機草圖,在資料與實踐中尋找答案。為了儘快設計出方案,基本上把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全用上了,經過三個月的嘔心瀝血,一個如保健箱大小、重量只有十幾斤的小型攜帶型檢測儀——2dc——1型直流電機檢測儀問世了。並將這一發明成果在全局推廣使用。XX年元月,礦上請來廠方人員更換主井提升機綜合後備保護儀,但安裝調試過程中,多次出現軸編碼器聯軸節斷裂現象和保護誤動作現象。就連供貨廠方派來的技術人員也焦慮萬分而又無計可施時,此時,經過反覆觀察思考的**提出了“將剛性連線改為柔性連線”和“重新設定、修改plc可程式控制器部分參數、禁止內部i0接點”的建議,實施後,果然問題迎刃而解。廠方人員不禁頓覺釋然,由衷地向這位“不起眼”的維修工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技術革新與發明創造上,**是個不放過任何實踐機會、不輕棄任何“突發靈感”的人。正因有這種精神和氣質,他的成果接二連三,“副井信號系統改造”、“東風井風機斷電報警器設計”、“通風機超溫保護裝置設計”、“多段水位顯示報警器設計”……一個個小改革、小創造的成功,使他成了聞名礦區的“土專家”、“小發明家”。

“我最對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

有一次,妻子上班臨走時,一再囑咐他盆里發著面,記著蒸饃。恰巧那天設備就出了故障,他處理完後回家已是晚上十點多了,也實在太累了,倒在床上就進入了夢鄉。妻子晚上十二點下班回家想找饃吃,誰想生面還在盆里,且已發到了盆外。妻子當時真想把丈夫叫起來臭罵一頓,可看到他累得那樣子,又於心不忍,只好自己含著淚和面生火,直忙到凌晨三點多鐘才把饃蒸完。

有人說,**只不過是在工作中創造了二百多萬元的經濟效益,這在當今社會裡算不了什麼。一個好的網路遊戲設計師,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創造幾百萬元的效益。的確如此,但長期受落後環境制約,條件非常艱苦的煤炭企業,要想做到絕非易事。走進**工棚式的辦公室,一張陳舊的工作檯上,只有一台原報廢、後又被他修好的老式電腦,電腦里全是他的技術資料。在他的辦公桌上,那些“高、新、精”機電維修儀器,大都是他自己親手設計製造的。房子裡沒有空調,更沒有沙發……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幾年來,在**與工友們的努力下,王村礦沒有一次因機電設備而影響過原煤正常生產,號稱煤礦“咽喉”要道的礦山運行系統,成了礦上最為暢通、最讓領導放心的地方,從而保證了礦山的安全生產,這間接帶來的效益是無法估算的。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看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如何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實、做好。如何算愛崗敬業?怎樣才是乾好本職?**以他的實踐給人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編輯推薦:
煤礦勞動模範李伏龍事跡材料
煤礦勞動模範運行隊機電維修工先進事跡
礦山鐵人-記羊場灣煤礦勞動模範楊自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