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七大的心得體會,包含各行業,各部門(獨家原創)

十七大心得體會:構建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既是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基礎,也是關乎民生的重大事情。做好這件大事,我認為應深刻認識並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正確把握政府在不同類別藥品供應保障中的不同職責

我國的藥品供應經歷了政府統一調配和市場自主調節兩個階段。政府統一調配在藥品資源緊缺時期,對於優先滿足最迫切的用藥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於管得過多、統得太死,抑制了企業的發展活力,藥品供應緊張的局面長期得不到緩解。藥品市場放開之後,醫藥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藥品的特殊性被忽視,商業共性被放大,出現了惡性競爭、藥價虛高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利潤較低臨床必需的藥品,生產企業不願意生產,流通企業不願意經營,醫療機構不願意使用,人民民眾買不起藥、看不成病成為社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沒有正確區分不同類別藥品的定位和職責。政府在藥品管理中的職責是由藥品的特殊性和藥品在醫療衛生保障中的作用決定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藥品作為商品,必然遵循價值規律和公平交易的市場法則,同時,它又是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關係國計民生。藥品的特殊性決定了藥品特別是藥品的供應保障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質,政府不能坐視不理,全部交由市場去解決;同時藥品不同,其在醫療衛生保障中的作用也不同,故政府在其生產、供應中的職責也不同。比如強制實施的預防性疫苗和重大災情疫情用藥,政府就得建立儲備制度,並對儲備規模、品種結構和價格實行全方位管理,有的甚至得免費供應,強制使用。而對基本醫療服務藥物,政府要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即政府要在保障供應、保證質量、合理定價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形成安全有效的質量保障體系、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企業獲得社會平均利潤的補償機制,以保障公眾的基本用藥需求;至於其他藥物,政府則應採取調控的方式,即政府的重要職責在於制定產業政策,嚴格市場準入,提供信息服務,規範市場秩序,至於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則應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總之,政府應從要么政府主導、要么市場主導的極端化做法和全部藥品“一鍋煮”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來,對不同的藥品採取不同的管理辦法。

建立並強力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基本藥物作為臨床首選藥物,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質量穩定、價格合理、使用方便”的特點,是保障公眾健康的基礎。基本藥物制度作為國家藥品政策的核心,其主要內容是:國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價廉的原則,制定基本藥物目錄;政府招標組織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產採購和配送,並逐步規範同種藥品的價格;保障基本用藥,嚴格使用管理,降低藥品費用。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於保證公眾身體健康,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控制藥費過快增長,正確引導藥品研究開發,全面實現藥品生產、流通和使用的良性運轉,實現公眾醫療可獲得性、可支付性,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該制度並強力推行之。

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開始探索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但是,由於政府在基本藥物目錄製定以及基本藥物生產、供應、價格、使用等方面多頭管理,缺乏協調,致使這一制度至今沒有建立起來。我國雖然先後頒布了四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但存在嚴重缺陷。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目錄只有312種,多數國家是200-300種,最多不超過400種,而我國高達2033個品種,其中中成藥1260個品種,化學藥品、生物製品773個品種,目錄品種過多。而且,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制定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用藥目錄》等目錄,這些目錄自成體系,《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束之高閣,失去了權威性。

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公眾需求和我國實際,在整合現有多種藥品目錄的基礎上,按照保障基本需求和普遍性原則,遴選確定基本藥物目錄。新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要確保其權威性,醫保藥品和新農合用藥等目錄要以其為基礎。對基本藥物,要引入競爭機制,招標生產、集中採購、限定價格、保障供應,對於基本藥物生產經營利潤過低的,政府給予合理的補償;要制定並實行嚴格的醫療機構基本藥物用藥規範,對醫療機構基本藥物的備藥率和使用率進行明確,充分發揮基本藥物制度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中的基礎作用。

著力提升民族醫藥自主創新能力

對於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解決藥品供應保障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民族醫藥產業。但縱觀我國民族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卻嚴重不足:一是研發能力弱,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少。我國現在生產的西藥98%以上為仿製藥,從1949年到現在全世界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1700多個,我國僅有13個。國內藥品市場的高端領域被進口和合資藥品占據。二是作為國粹的中藥,現代化進程緩慢。目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中藥產品極少。出口的中藥絕大多數都是中藥材等初級產品,每年的中藥製劑出口額僅占世界市場的3%-5%。創新能力不足不僅嚴重製約了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更給保障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用藥需求造成嚴重隱患,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