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生行為規範教育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促進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我國民族素質、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是新世紀人才競爭的需要。因此,我們為了做好新的國小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教育,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及《國務院關於教育與改革的決定》,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對學生進行國小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教育,進一步加強校風、校貌、班容的建設,培養學生成為新一代的四有新人。

二、實施國小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人員:

組 長:

成 員: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成員、教導處、各班主任任思想品德課的教師

三、實施國小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的總目標:

學校開展國小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文明精神,促進行為規範,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四有新人,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的思想覺悟,從而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文明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提高自理能力,熱情幫助別人,熱心為集體服務,提高辨別真假、是非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實施國小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總目標:

眾所周知,大家有目共睹,當代少年兒童有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得天獨厚的良好學習環境,他們思維活躍、接觸廣、見識多,但是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學生中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受到兩代人甚至三代人有寵愛,撒嬌、任性、自私、不愛勞動,不能刻苦,經受不起挫折,不懂得關心他人的弱點越來越突出,我們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和特點,進行守則、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逐步形成能力,成為遵紀守法、熱心助人、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國小生畢業生。

⑴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我國的國名、國歌、首都,認識五星紅旗、國徽、版圖、升旗時要唱國歌、立正行禮。

⑵尊老愛幼,友愛同學,熱情幫助有困難的人。

⑶尊敬老師、長輩,對人有禮貌。

⑷孝敬父母,聽從教導,主動幫做家務。

⑸說話文明,不打擾別人工作、學習和休息,不打架、不罵人。

⑹對外賓有禮熱情,不圍觀尾隨。

⑺不說謊話,言行一致,知錯就改,不損壞公物和他人財物,借東西要還,拾到東西要交還失主或交公。

⑻愛惜糧食、學習生活用品,不挑食穿,勤儉節約。

⑼注意衛生,穿戴整潔,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⑽嚴格遵守紀律,按時作息,放學按時回家。

⑾專心聽課,大膽發言,不懂就問,課間做有益的遊戲。

⑿課後認真複習,按時獨立完成作業,考試不作弊。

⒀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認真做好兩操,注意讀寫姿勢正確。

⒁熱愛勞動,認真做值日,保持室內外整潔。

⒂做能做的事,自己做,學會日常的家務勞動。

⒃遵守交通規則,不在公路、鐵路、碼頭玩耍、打鬧。

⒄遵守公共秩序,乘車、坐船能主動給老幼病殘者讓座。

⒅愛護公共財物、花草樹木,保護有益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