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總複習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實施該課題研究主要基於以下幾點思考:

(一)六年級數學總複習時間長、內容多,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複習課如果組織不好,只作簡單重複,則如炒冷飯。基礎好的同學覺得索然無味,基礎差的同學塞不進去,整個課堂毫無生氣,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如何科學地組織總複習課,使每一層次學生各有所得?如何使冗長的複習時間仍然充滿生機,趣味盎然?如何讓學生實現國小階段數學思維能力再一次飛躍?

(二)如果該課題研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就可以向“國小數學總複習的有效性研究”這個方向進行拓展、延伸,真正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課題研究場所定在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是實施複習教學的主陣地;年級為六年級,六年級有整整半本書的總複習內容。而且總複習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鞏固和運用所知識的系統化過程。這個過程的最佳化對於國小階段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尤為重要。總複習不同於單元複習、學期複習,對學生來說,知識容量多、跨度大、時間長,所學的知識遺忘率高;對教師來說則感到時間緊、內容多,知識的綜合性強,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複習效果。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該課題的研究並不是孤立的研究,在教學活動中情境的創設、媒體的選擇、活動的組織、師生的評價、訓練的設計、信息的反饋等都是研究的內容。爭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得學生在總複習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樂趣,掌握一定的複習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三、研究目的及其意義

《如何更好的搞好國小六年級數學總複習》課題研究,目的一是使自己和身邊的老師對“總複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引起師生對“總複習”方式的重視,;二是確實改良變現有的複習方法,增強學生自主複習的意識,掌握一定的複習方法,使學生的複習具有持久的動力;三是通過實施最佳化複習課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所以實施該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就在於:培養學生複習的能力,養成自主複習的的意識,掌握一定的複習方法,為學生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改變一些老師複習課的傳統思維,改變以練代講,以題海戰術高總複習的老套路;為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服務;為實現高質量的素質教育服務。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對象及其要點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國小六年級數學總複習中學生複習能力、複習意識、複習方法,教師複習課的設計等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寶塔區川口國小六年級學生。

其要點如下:

(一)教師總複習課的教學設計的對比研究。

(二)學生在自主複習能力的研究

(三)學生複習方法、複習意識的研究

(四)總複習教師練習的研究。

(五)總複習要達到的目的和層次的研究。

五、研究的理念基礎

(一) 複習課如何上?著名特級教師詹明道老師曾提出過指導性的意見可概括為三個字:理(梳理)、化(內化)、練(精練)

新的課程觀要求: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倡導、實施新的學習方式。

(二)現代學習理論認為:

1.學生的學習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只有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學習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2.學校應著眼於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動力才會源源不斷。

六、研究的目標

(一)教會學生一定的複習方法,有一定的複習意識,能進行簡單的自主複習。

(二)改變教師和學生對複習的片面理解。

(三)教師能夠以一定的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基礎為出發點,設計適合學生,並且學生喜歡的複習課。

(四)教師能夠選擇有利於學生的習題,不搞題海戰術。

七、研究的假設

(一)學生能對複習課有個正確的認識,掌握了用圖、表、知識網路等方法自主進行複習。

(二)教師設計的教案能夠體現複習的特點,有利於學生知識網路的形成,有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

八、研究的程式

(一)研究階段劃分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1月)制定方法,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經驗,提高自身的理論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