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實施水平匯報總結:以內涵發展鑄特色品牌

現今,我校師生的讀書已由書面交流上升為網上交流,班級部落格空間師長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利用課餘時間在部落格上進行好書推薦、好文分享、讀書感悟、閱讀積累等交流。每個教師的部落格都設定了“精品書架”作為共享資源。

亮點之三:創新教研思路,實現網路空間共享教育資源

校本教研突出真、實、效、新,做到“教研真、教研實、教研新、出成效”,採取一次教研解決一個具體問題,真正讓教師成長,學生受益。

1、聚焦“課堂教學”開展有效教學研究。每學期開學第一個月為“有效課堂教學”考評月,通過“解剖課堂———聽評、反思”、“案例剖析”、“同研一堂課”、有效磨課等形式打造實效課堂。日常堅持圍繞“關注細節”和“改進教學行為”的教研思想,學校領導深入班級,觀課、議課、磨課循環跟進,順勢展開“教法學法、學困生輔導對策、校本課程開發、課程整合研討”等系列活動,以課例或問題個案為切入點,研教一體,切切實實地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讓教研服務好每一門學科,發展好每一位教師,讓教研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

2、創新教研,有效引領。學校班級少,同年級學科教師少,如何開展有效的教研,提高教研的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質量,是我校不斷探索的研究課題。為此,學校一改傳統做法,將常規教研與網路教研相結合,讓每個教師建立了個人部落格,同時學校申請建起了以“xx家園”為名的教研部落格圈,讓教師在校內交流、學習的基礎上,藉助網路走近名家,匯集優秀教育資源,實現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引領和資源支持,提高教師教學教研能力,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在教育辦公室孫主任的指導下,由我校聯手建立起高新區各學科部落格教研圈,更擴大了我校教研的空間,與全區同科教師相互探討,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困惑。我校教師教育教學的日誌數、參與評論數、訪問數、回應數以及提供教學資源篇目最多。可謂,創新教育我先行,網路教研做先鋒。

亮點之四:教學常規精細實,教學質量創一流

我校嚴抓教學常規,關注教學常規細節,領導幹部帶頭、帶動、帶領教師沉下心來抓教學。使每一節、每一天、每一學期都規範、有效,夯實了教育教學質量基礎。

1、備課:實行電子備課、手寫備課、課本備課並存,突出實用、真用。逐步全面實施電子備課。

——電子備課的使用要求:一是加強同年級同學科集體研究(即再備課),強化課件製作、思維訓練設計;二是建立教師教學資源庫,存儲電子版“電子教案”、“教學課件”、“遠程教育資源”、“試題資源”、“學生質量監控檔案”等等。

2、課堂教學:按照“剔除無效、減少低效、增加有效、倡導高效”的“四效原則”,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研究,各科確立有效課堂教學研究重點,大力推行多媒體輔助教學,遠程教育輔助教學,實現“堂堂清”。制定“電子白板(或多媒體)”使用制度,設定使用記錄,學校檢查記錄,切實加強“用”的實效,讓多媒體課堂教學成為“常態課”。

3、作業布置與批改:加大對作業布置、批改的研究力度,實施作業布置分層制,批改一律“等級加評語”,設定作業寄語、師生留言,加大作業批改記錄的使用管理,加強教師反思性教學習慣的養成。注重各科作業設定和批改的研究力度,採取“靈活、實際、實用”的原則,真正讓“作業”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

4、輔導:強化“培優輔弱”,採取抓邊緣策略,定對象、定內容、定措施,讓每一個學生都進步。為此,學校給每個學科教師開通了“學樂中國”輔導網,並倡導學生進入空間,藉助這一平台,進行練習、檢測,有效實施當天學,當天測,當天達標,學生既有興趣,又完善學知,更讓學生持續的獲得學習的喜悅,大大增強學習信心。

5、檢測:加強單元作業題的使用,建立學校及教師個人質量監控檔案,做到有成績(按abcd四個等級)、有答卷評語、有講評教案(或分析報告)、有百分卷、有補償練習,實現“單元清”。

6、評價:在加強日常、階段、終結評價的基礎上,建立“學生成長綜合評價”檔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寄語家長寄語,協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實行“隨時抽查和月查月報”制度。每月要對備課、作業、作業批改、單元測試、聽評課、教研活動、業務筆記、基本功訓練、培優輔差、網路教研(教師教學資源庫建設)、課題研究、多媒體課堂教學使用等內容總結量化通報,實現常規常抓。注重量化與質性評價相結合、注重檢查考核與促進提高相結合,查後反饋、矯正、整改、複查。做好每月教學、教研總結,發揮其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