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經驗總結:申報學科帶頭人材料

這種利用表情、手勢等體態語言的愉快教學方法,在學習英語文章時,更是“拈手即來”、“遊刃有餘”,很好地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所以每年我所教過的學生,都會覺得“上杜老師的課非常輕鬆、很有趣,課文背誦時一張嘴就能想起老師講課時特有的表情和動作,再長的課文就像有了靈魂一樣,活生生的,便於聯想。”

4、知識點單元把關,循環複習,紮實基本功。

英語的學習是一個反覆的過程,需要不斷階段性複習。每一單元在學生進行了“單詞集體記憶—課文分散讀背”後,利用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在整單元新課講完到時候,不失時機地依照單詞表順序,把整單元單詞及每個單詞所延伸的詞組整理刻印,讓學生背默。這既起到了鞏固檢驗的目的,紮實了基本功,又鍛鍊了學生準確書寫的能力,同時,又為期中、期末的階段性複習、分單元複習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需要重點複習的具體材料。

5、儘可能“心譯”,少說漢語,提高快速反應能力,追求英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靈性與悟性。

英語的學習,是一種語言的學習。要把英語學好,就要學會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際,儘量避免母語的干擾。所以我們英語教師在講新課的過程中,要儘量用“全英加動作手勢輔助”或少用漢語的常規教學習慣,儘可能引導學生“心譯”。

6、錯題收集本充分利用,實行差距學習法,“鎖定差距—縮小差距—消滅差距”,強化細節,追求完美。

我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一個錯題收集本,一般每一星期集中整理一次錯題。當然積累也有積累的技巧,我要求我的學生積累錯題時,一定要真正弄懂並解析錯的原因,寫上正確的理由。這樣,就督促學生養成了思考、互助、問老師、遇題多問個“為什麼”的習慣;

也給他們提供了消化整理的空間,積累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消化、再學習的過程;同時,也讓他們把自己形形色色的疑難點,集中在一個本上,隨時都可以拿出來複習。這種學習方法,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助於學生把個人疑難“鎖定”、強化。

7、多開口。“說要說得流暢自然,讀要讀得聲情並茂。”不能像李陽老師所說的“鬼鬼祟祟”地讀說,而是底氣十足、充滿力量和自信地講。

每一年,不管教哪一年級,在學期初,我都會在第一節課上大講特講“瘋狂英語”理念,強調“脫口而出永遠都是檢驗英語是否掌握的唯一標準”,督促幫助學生養成“最大聲、最清晰、最快速地鍛鍊口腔肌肉”的習慣。學英語就是要“練嘴皮子”,能讀快速流暢的英語,從而提高口語的自然與韻味兒,底氣十足,自信而聲情並茂。

當然口語的提高,必然帶動聽力的提高。

試想,當口語、聽力、自學能力都提高,積累養成習慣、也會強化記憶的時候,英語還有誰學不會呢?

以上是我課改七年來的教學心得積累,漸學漸悟。

我堅信,教學方法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豐富的過程,在今後的路上,我會一如既往地努力,爭取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