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報告

1.定義

智力障礙是指腦部功能發展緩慢或不能如常完全發展,使學習及社會適應能力受到限制或遇上困難,不及常人。發展遲緩的情況早在嬰兒或兒童期間可察覺得到,不似一般疾病或精神病的突發性。一般發生在18歲之前。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藥物可以治癒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經過訓練而發展其有限的潛能,增加其獨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

2.智力障礙程度的分類(現時一般是根據智商程度作出以下分類)

類型

智商程度 重度 中度 輕度

數值 <25 25-49 50-69

(現在社會上對智障人士的服務分為:0-6歲的學前教育,6-16歲的特殊教育以及16歲以上智障人士的成人服務。)

3.智力障礙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因素兩大類:

① 先天因素。染色體不正常,如唐氏綜合症,就是染色體比正常多了一條;遺傳因子結合出現問題;新陳代謝系統出現問題。

② 後天因素。懷孕期間,母親在懷孕期間患病(如德國痳疹,糖尿病)、錯服藥物、營養不足、酗酒或x光輻射感染都可能是引致智障的成因;生產期間;早產、難產、嬰兒缺氧或體重不足等會引致腦部發育不良或受損,造成智障;嬰兒及幼童期間,初生嬰兒抽筋、血糖過低、病菌感染(如腦膜炎、黃疸病)、營養不良或意外令腦部受損,都可引致智障;成長過程中,腦部外部受損以及缺氧,高燒等都可以導致智障。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們要給智障人士的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及讚賞。他們是一群特殊的群體,社會應該客觀及正確地認識智障人士,接納他們;對他們應當作一般人看待和尊重;儘量提供學習機會,增加其獨立性;給他們多一點耐性,關懷和愛護。

三.實習過程

我實習的地方位於xx市xx區xx路的xxxx家園,即半封閉模式的訓練中心,裡面有26個學員,其中一名學員是腦癱,年齡是31歲,其他就是自閉症兒童和各種程度的弱智兒童及青少年。由於智力和能力的有限,他們的學習持續性較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通常記憶力較差,套用能力較低,並伴有反覆的不良行為。經過實習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覺他們大部分有以下症狀:

1.  不願與人交往。韓晉東是一個典型的自閉症兒童,不願意用眼睛與人對視,也逃避別人的目光,缺乏用目光表達情感的能力。他不會主動參與或是迴避和老師以及小朋友的接觸,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常常是用手扯自己的耳朵和摳鼻子,並且會放在自己的鼻子下聞。他通常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只是喜歡每天靠在和他比較熟悉的王佐斌的旁邊。

2.  有語言障礙。主要表現是不會運用語言,除稍微能說一些不太清晰的話語外,其他的話甚至是基本的辭彙都不會說。范增輝也是一個自閉兒童,據他親人說他三歲以前是會說話的,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三歲之後出現自閉現象一直到現在。醫院對他做的腦部ct檢查也顯示著一切正常。但他自閉之後就開始不說話,以致現在伴有嚴重的語言障礙,主要表現就是基本上不會說話,只會發一個簡單的音節“媽“。

3.  缺乏自我意識。對一些手勢性、姿勢性的語言全然沒有反應,老師上課時,目光呆滯,只是抬頭看著天花板。趁沒人時到處亂跑,完全沒有方向感和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