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實習報告

一、前言

人文地理學是高等師範院校地理科學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而實踐教學是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實習既是人文地理課程教學的繼續,也是讓我們學生掌握好人文地理野外考察與研究方法的一個獨立環節。

實習內容:(1)工業地理,包括重工業(柳工),輕工業(兩面針),汽車工業(五菱),化學工業(柳化)。分別了解不同工業類型的布局,工業流程,原料,產品特徵和結構等;(2)城市地理和城市規劃,選取了城市規劃展覽館、馬鞍山、博物館、高新區、步行街(cbd)5個實習點,分別了解柳州市的城市規劃概況、城市職能、城市內部地域結構等;(3)旅遊地理,選取了柳侯公園(市區公園)、龍潭公園(市郊公園)、“百里柳江”3個實習點,分別了解公園景區的特徵、旅遊景觀等;(4)土地利用與規劃,選取農莊果園1個實習點,了解果園用地的選擇、果園樹種選擇、果園小區設計、果園田間工程規劃設計等。

實習地點:柳州市

實習時間:XX/07/01—XX/07/06

二、城市地理與城市規劃

2.1城市概況

柳州市位於廣西中部偏東北,西江支流——柳江的中游,為湘桂、黔桂和枝柳鐵路的交匯處,南距南寧250公里,北距桂林150公里。柳州市區山環水繞,是一個北、東、西三面為低山丘陵包圍南面張開的岩溶盆地,城中石山拔地而起,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徵。柳江蜿蜒曲折呈橫s形自西北穿繞城市向東南方向流去,流經市區的河道長度是74公里,形成了河流階地地貌和岩溶地貌迭加的特點。柳江河道彎曲,將市區分為河南、河北兩部分,繞城如壺形,故柳州又稱“壺城”。

柳州是廣西重要的工業城市,自治區第二大城市,少數民族聚居區。XX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柳州市轄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城、柳江六縣。柳州市區分柳北區、柳南區、柳中區和魚峰區。XX年柳州市地域面積18617km2,人口362.5萬人,其中市區面積658.31km2,市區人口114.44萬人。

柳州市於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屬於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般史跡型城市,其中還包含地方及民族特色型,即位於民族地區的城鎮由於地域差異,文化環境,歷史變遷的影響,而顯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方文化,地域特色而構成城市風貌的主體。

2.2城市發展史

2.2.1柳州石器時代文明

(1)白蓮洞遺址

遺址位於柳州市市郊東南12公里的白面山南麓。1956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古人類研究室華南洞穴調查隊在廣西調查巨猿和人類化石時,在白蓮洞土層中發現四件石器,1件扁尖的骨錐和1件粗製骨針。這些石器均由礫石打制而成,石質為矽質灰岩和石英岩。後經堅定,認為該洞的堆積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白蓮洞遺址年代跨度在3萬年左右,跨越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這正是人類經濟形態由攫取型向生產型飛躍的階段,該遺址層位齊全,是南亞熱帶罕見的全球性古氣候信息儲存庫。

(2)大龍潭鯉魚嘴貝丘遺址

位於柳州市大龍潭公園內龍山南麓一名為鯉魚嘴的岩夏處。1980年由兩名柳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調查摩崖石刻時發現。該年10月至11月,廣州文物工作隊和柳州市博物館對遺址進行挖掘,發現墓葬6座,,陶片,石器,骨器,及蚌器等千餘件以及大量水生,陸生動物遺骸。XX年進行第二次發掘,明確了遺址的堆積狀況和自然遺物,包括礫石打制石器,陶片,骨器,燧石石器以及石核石片等千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