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技術工程實訓實習報告

二、材料成型加工

(一)金屬鑄造成形

1、用方塊圖表示鑄造生產過程。

2、型砂的組成原料:原砂、粘結劑、附加物、水。其中常用的附加物有鋸末、煤粉、澱粉。

3、砂型鑄造中,型砂主要應具備透氣性、耐火性、退讓性、強度、可塑性五方面的性能要求。

4、區分下列名詞術語。

(1)分型面:兩個相鄰鑄型的結合面;

分模面:為了適應分模造型時便於取模而將一個模面分開的切面。

(2)模型:鑄造成形過程中使用的模具

鑄型:一般由上型、下型、型芯、澆注系統等幾部分組成,澆注時容納液態金屬,冷去後形成鑄件。

5、略

6、

7、右面鑄件在不同生產批量時各應採取什麼造型方法?

1)單件、小批採用 手工造型;

2)成批、大量採用 機器造型。

8、

9、寫出鑄件的分類缺陷:

(1)孔眼類缺陷:氣孔、針孔、縮孔、縮松、疏鬆等;

(2)裂紋類缺陷:熱裂、冷裂、冷隔等;

(3)表面類缺陷:夾砂、結疤、粘砂等。

10、特種鑄造是指:除砂型鑄造外的其他鑄造方法,具體有熔模鑄造、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離心鑄造等鑄造方法。

(二)金屬塑性成形

1、金屬塑性成形方法是指:金屬材料通過壓力加工,使其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工件的尺寸,形狀及性能的一種工藝方法。

常用的金屬塑性成形方法有鑄造成形、衝壓成形、擠壓成形、拉拔成形、軋段成形。

2、鑄造時將金屬加熱的目的是降低金屬強度,使其變形抗力降低、提高可鍛性。鍛造時,金屬材料允許的最高加熱溫度稱為始鍛溫度,加熱溫度過高會產生過熱和過燒現象。45鋼的始鍛溫度為1200度,終鍛溫度為800度。

3、鍛造的基本工序是指通過改變材料內部組織可塑性的工序。自由鍛的基本工序有:鐓粗、拔長、彎曲、扭轉、切割、錯移。

4、什麼是模型鍛造?模型鍛造與自由鍛造相比有哪些特點?

模型鍛造是指:利用模具使坯料在模膛內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鍛件的方法;與自由鍛相比,它的優點是:①鍛件形狀複雜、尺寸精確、表面光滑②加工餘量小,節約材料和工時③鍛件流線分布符合外形結構、力學性能高④生產效率高;缺點是:①模具費用高,生產周期長②鍛件重量不宜過大,一般小於150kg.

5、試述板料衝壓的工藝特點。其基本工序有哪些?

板料衝壓具有以下特點:①衝壓件質量輕、強度較高、剛性好,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高等優點②操作簡單,工藝過程以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率高,材料消耗少,產品成本低③沖模結構複雜,精度要求高,製造費用高,只適於大批量生產。其基本工序有:①分離工序②變形工序(包括彎曲、拉深變形和翻邊等)。

6、略

7、標出圖示空氣錘各部分的名稱,並簡述工作原理。

①下砥鐵 ②上砥鐵 ③錘桿 ④工作活塞⑤工作缸 ⑥上鏇閥 ⑦壓縮缸 ⑧壓縮活塞 ⑨下鏇閥 ⑩減速機構 ⑾電動機

工作原理:空氣錘有壓縮氣缸和工作氣缸,電動機通過減速機構和曲柄連桿機構帶動壓縮氣缸里的壓縮活塞上下運動,產生壓縮空氣。

8、

9、鍛坯在加熱過程中易產生的缺陷是:塑性越來越差,變形抗力越來越大。鍛件常用的冷卻方式有:空冷、抗冷、爐冷三種,冷卻速度過快會使鍛件產生表面應力,發生斷裂等缺陷。

10、何謂粉末鍛造與液態鍛造?各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