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公司實習報告

2. 鐵路貨運企業開展物流的優勢及劣勢分析

2.1  優勢分析

2.1.1 外部優勢

(1) 政策支持。

國家經貿委、鐵道部、交通部等6部委在XX年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也說明國家鼓勵已具備一定物流服務業務專長、組織基礎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業加速向物流領域轉變,儘快形成競爭優勢,成為中國物流發展的領先者,而鐵路就是具有此優勢的大型企業。

(2)

門檻較低。我國現代物流發展正處於起步階段,整個物流產業受條塊分割管理模式影響,物流中心沒有規模效益,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加上物流業的大門還未完全對外開放,使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業拓展的門檻較低。

(3)

需求旺盛。我國境內的“三資企業”和跨國公司、國內新型大中型企業,國有大型企業急切地要求將原有的物流活動剝離出來,把物流活動交給專門的物流提供商,通過契約、物流、設施租賃多種形式獲得及時性、準確性較高的物流服務。

2.1.2  內部優勢

鐵路企業開展物流服務具有很多內部優勢。

(1)

具有完備的組織物流系統運行的基礎物質條件。鐵路擁有近7萬km營業線路連線各主要水、陸口岸,並通過眾多專用線深入工礦企業,形成了點多、線長、面廣、基本覆蓋全國的鐵路運輸網路,吸引了國民經濟幾乎所有行業中各個層次、不同類型的企業以及個人,具有最廣泛的客戶群;鐵路擁有大量的貨運站、貨場及倉庫,尤其是設定於港口和陸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貨運樞紐站場,已具備實現包裝、倉儲、裝卸、中轉、配卸等物流服務的基本能力,具有發展成現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條件。另外,還擁有較完備的裝卸、搬運和存儲系統。

(2)

具有日漸完善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及網路。信息系統是物流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某種意義上講,擁有信息系統比擁有車隊和倉庫更為重要。鐵路目前已形成了以光纖為載體、覆蓋全路60%的有線傳輸網,覆蓋14個鐵路局1800個站點的數據網,覆蓋14個鐵路局及所屬分局的衛星通訊網、電視電話會議網和機關計算機區域網路。適應鐵路現代化運輸指揮的調度通信系統,鐵路運輸信息系統(TMIS)也已聯網運行,調度信息管理系統(DMIS)一期工程已完成,4條主幹線已全部開通。到XX年,將初步建立鐵路電子商務體系,實現鐵路各業務信息系統的綜合利用和數據、信息共享。

(3)

具有管理資源優勢和品牌信譽優勢。鐵路運輸業作為專業化的運輸企業,對貨物的性質和貨物的保管、分類、儲存、運輸、配送以及客戶需求、銷售渠道等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營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專業人才隊伍。1995年成立的中鐵快運有限公司已經占領了鐵路行包的物流市場,該公司業務量每年以20%~25%的速度增長,現已發展成為大型國有物流企業,為鐵路全面開展物流服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鐵路的貨物快運服務體系、貨櫃運輸體系、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及鐵路中轉快運運輸網路都在啟動建設和日益完善之中,這些都將成為鐵路運輸新的經濟成長點,並將成為鐵路開展物流服務的切入點。

2.2 劣勢分析

2.2.1 陳舊、過時的管理體制制約了鐵路貨運的發展

長期以來,鐵路系統集"高度集中、大聯動機、半軍事化"特點於一身,計畫經濟色彩濃重,甚至被稱為"中國計畫經濟體制的最後堡壘"。鐵路運輸的獨家經營,使鐵路上下習慣了以"老大"模樣自居,降低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物流活動效率。

體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層面與作業層面的表現為:對物流服務不夠重視,還在用同一物流服務水平對待所有的顧客,難以及時對物流服務進行評估,對市場形式、競爭對手狀況等信息掌握較少,在整個物流系統與外界的互動中調整緩慢。

由於嚴重的政企不分,有資料顯示在1987-1997年間,國鐵系統的客貨周轉量僅增加62%,而運輸總成本卻上升了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