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業單位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需要建設企業智慧財產權文化,培植企業員工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理念,使智慧財產權工作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單位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是綜合的防禦、維護、反侵權體系,包括本單位所涉及智慧財產權的內容、制度的適用範圍、智慧財產權成果的權利歸屬和管理、確立相關評定中的智慧財產權標準、對鼓勵成果產出和轉化的獎勵及利益分配、簽定智慧財產權契約,保密規定,維權措施等多個方面.由於每個企業所在的行業,企業規模;企業成長階段等因素都存在差異性,因此,應當結合自己的特點制定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

智慧財產權管理辦法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本單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規範智慧財產權管理工作,鼓勵員工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辦法。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智慧財產權,包括:

(一)專利權和技術秘密。主要指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新設計、新配方、新品種等專利權和技術秘密;

(二)商標權和商業秘密。主要是指本單位的註冊商標、商號等,以及所擁有的未公開的工程、設計、市場、經營、服務、財務、管理等信息;

(三)著作權(含計算機軟體)。主要指本單位的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及文檔資料、積體電路布圖設計、地圖、攝影、錄像、藝術表演、教材、辭書、規範彙編等;

(四)國家法律規定保護的其它智慧財產權。

第三條本單位智慧財產權管理遵循統一管理、分工協作、規範有序的原則。

第四條本單位設立智慧財產權管理部,負責智慧財產權的管理工作。下設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各專業管理崗位,在各自的業務範圍內負責相關智慧財產權的管理和具體工作。其他各相關業務部門還應指定本部門智慧財產權管理工作的兼職人員。

第五條智慧財產權管理部的主要職責:

(一)制定智慧財產權各類管理規定,協調智慧財產權管理工作,劃分各崗位的管理範圍與職責,指導、監督、檢查其他部門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工作;

(二)審核業務部門的申請,組織和建立智慧財產權檔案管理;

(三)代表本單位負責智慧財產權的申請等對外工作;

(四)代表本單位負責智慧財產權糾紛處理、訴訟等對外工作;

(五)參與簽訂或審核涉及本專業智慧財產權內容的各類契約、協定,建立智慧財產權契約檔案;

(六)組織宣傳和學習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法律知識並交流經驗。

第六條本單位員工完成單位工作任務、利用單位名義、利用單位物質條件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屬於職務智力勞動成果,其持有權屬本單位。

(一)完成本單位工作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是指:

1.執行本單位工作任務所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

2.履行本崗位職責所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

3.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屬於所在單位的業務範圍;

4.離休、退休、停薪留職、辭職或調離的員工在離開原單位二年內完成的與其在原工作崗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分配任務有關的智力勞動成果。

(二)利用本單位的名義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是指:

1.利用本單位的名譽、名稱或社會地位進行的各種行為;

2.利用本單位的人力及未公開的技術情報資料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

3.工作時間內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

第七條一切職務智力勞動成果的持有(所有)權歸本單位,任何其他單位及個人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讓、銷售、使用或侵吞本單位持有(所有)的職務智力勞動成果。

第八條職務智力勞動成果的完成人享有在有關成果檔案上署名和取得相應榮譽、獎勵及獲得報酬的權利。

第九條本單位的註冊商標、商號等管理工作由專業管理部門依據國家和本單位的規定執行。

第十條技術項目完成後,項目負責人須及時向研究項目下達的主管部門報告,按本單位的規定提交全部科技檔案檔案,並提出申請專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可申請專利的項目及時辦理申請事項,不宜申請專利的技術秘密,應採取相應保密措施。應申請專利而未申請造成本單位經濟損失者,要追究直接責任者和單位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包括在研究過程中已具備申請專利條件者。

上一頁[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第十一條專利是智慧財產權中的重要內容,在專利管理中涉及的具體問題,根據國家和本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