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實習日誌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布局以遠山、松林、草坪、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築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雲峰等,均為移建。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富有詩情畫意。整個園林建築仿佛漂在水面,加上花木映襯,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情趣,四時宜人,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亭台,樓閣,山石, 曲水美不勝收,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三.獅子林

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以園內怪石皆形似獅子而得名。全園長廊迴繞,結構緊湊,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大型假山群峰巒挺拔,險峻奇特,洞壑深邃。因為當時身心俱疲,還有下一個參觀任務,所以不免倉促疏漏,走馬觀花,體會不深,以後還有機會一定要再來仔細游賞一番。

經過門廳到達燕譽堂, 它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鴛鴦廳。前面為廳,後面為堂,在建築風格上絕然不同,體現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作為對景的小方廳兩邊的大型空窗,採用框景,東西兩窗各是兩幅畫面。園內最精妙的設計是以中部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使得全園布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的意境,環水的見山樓、真趣亭、湖心亭等,高低錯落,互為對景。還有幾處精妙的對景分別是指柏軒與臥雲室,修竹閣與立雪堂,石坊與扇亭等。

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的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元末明初建園時,蒐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綱”的遺物,經過疊石名家的精妙構思,假山群氣勢磅礴。以“瘦、透、漏、皺、醜”著名的太湖石堆疊的假山,更是玲瓏俊秀,美不勝收。

四.網獅園

網獅園始建於南宋,初名“漁隱”,清初改為“網獅園”,以小巧精雅著稱,尺度親切,保持了蘇州舊時世家完整的宅、園相連風貌,是蘇州園林中以少勝多的範例。

從入口門廳到達作為園內主景的以黃石假山圍合的水池,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園內以水池為中心,面積雖小不覺侷促,經過一番游賞,到此不覺眼前一亮,豁然開朗,小中見大。難怪陳從周教授在《中國名園》一文中稱“網師園是造園家推崇的小園典範”。

從雲崗向東走便來到了引靜橋。這是蘇州最小據說也是全國最小的石拱橋,譽稱袖珍小橋,用花岩石砌築,園林中架橋以梁板式石橋貼水而過,既便於觀賞睡蓮,親水嬉戲,又便於小中見大。引靜橋是欣賞網師園中部山水主景區的最佳景點之一。橋一方面形成了別致的橋景,另一方面有分隔水面空間的功能。由於環池亭、台、榭、廊無不面水形成極為生動的不對稱的均衡構圖,是水院式閉合空間。為了突出水面平波浩渺的水鄉氣氛,臨水而築的亭閣廊樓都適當縮小了尺度,體型小巧輕盈,體量稍大一些的建築或隱於山石後或遠離池岸,不逼壓水面,水中不植荷花不設島,增強了水面的開闊感。

從射鴨廊南頭右拐便來到了小山叢桂軒,這軒對小山,上植叢桂,秋時濃香四溢,香藏不散。小山叢桂軒是園中主要建築,作四面廳式,單檐歇山卷棚頂,造型輕巧,北牆一扇正方形大窗,冰紋窗格中間為圓形大窗景,既可以在軒內居坐安息,觀賞周圍景色,又能沿廊遊覽。該軒一個格窗就是一幅畫,通過廳內窗格,環顧四周無數景物畫面,步移景異,人在畫中游,如在山水中生活。從射鴨廊北頭左拐經竹外一枝軒繞水而行即到月到風來亭,坐在此亭隔水看對面又別有一番滋味,不大的假山把粉牆黛瓦和清澈見底的水隔開,避免了兩者之間突兀的銜接,起到過渡作用,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