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眾當裁判

2001年度珠海市黨政機關年度目標任務考核暨“萬人評政府”結果春節前公布:在44個參加測評的單位中,兩個單位被評為最差,兩個單位被評為一般,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被評為優秀。“萬人評政府”是珠海市委、市政府為提高珠海市機關效率、強化服務意識而對考核制度進行的改進和創新,從1999年開始實施,今年已是第三次。與其他考核區別最大的是,這兩項考核擁有相當充分的民眾基礎。由此想起到前不久讀到的類似的訊息:海南省東方市建立了幹部“百名監督人”制度,即全市每位副科級以上幹部,都有百名由其上級、同事、下級、服務對象、納稅人、市民代表與社會各階層人士組成的社會監督群。監督人每年輪換調整,經常帶證監督,可隨時質詢領導幹部,定期聽取被監督對象的述職報告,對其德、能、勤、績、廉進行綜合量化評議,評議結果列為幹部考核的重要指標。孟德思鳩說過:“從事物的性質上說,要防止權力的濫用,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裡,最大的權力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的力量不可抗拒。作為國家公務員,“心裡時刻裝著民眾”是最基本的黨性要求和職業要求。與此相應的是,對公務員的評價、考核,民眾感受最真切、最可信,也最有發言權。從這種意義上說,珠海市、東方市讓民眾當裁判,真正尊重民眾公論,無疑是抓住了根本。相對於過去“幹部考核由領導說了算”的傳統做法,體現出了一種全新的政府理念和“吏治”思路。長期以來,雖然我們一再強調“民眾標準”是衡量各項工作好壞的第一標準,並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著有益的實踐。但是,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領導標準”凌駕於“民眾標準”之上。有的為官者,乾工作、辦事情,不看民眾臉色行事,而看領導臉色行事;不以民眾滿意不滿意為取向,而以領導滿意不滿意為取向。有的領導者考察政績、評價幹部,不是以民眾公論為取捨,而是從個人的好惡出發,用親我者、貶遠我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民眾標準”往往成了“紙上談兵”。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重領導而輕民眾”的局面呢?從表面上看,是某些為官者思想品德出了問題,不是站在民眾的立場上維護公共利益,而是從個人或小團體利益出發,把權力異化為謀私的工具。但是,從深層次分析,其實揭示了我們的權力運行機制、監督機制的不健全。人民當家做主,掌握著國家權力,但是無力去規範、保證權力沿著自己的意志運行;面對權力的越軌和濫用,常常無可奈何。因此,要使“民眾標準”名副其實,真正讓民眾當裁判,關鍵還得從完善機制入手,建立起由民眾說了算的評價、考核、監督制度,給民眾實實在在的權力,使他們能夠真正地規範權力的運行,左右官員們的命運。如此,誰還敢對“民眾標準”置若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