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通訊稿2篇

施洋烈士陵園在蒼松翠柏掩映下莊嚴肅穆,我輕院學子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陵園緬懷革命英魂。面對施洋烈士的陵墓,同學們列隊肅立默哀,現場奏哀樂,向施洋烈士致以最深切的哀思和悼念之情。

下午三點半我校學生開始集合,然後同學們步行到達施洋烈士陵園,將朵朵小白花獻給烈士墓上,祭奠長眠於此的共產黨員施洋。同學們認真閱讀了施洋同志光榮事跡的碑文: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肯一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倦。紀念碑高5米基座寬2.2米.長3.5米,左側刻有烈士生平事跡,右側刻有“二七慘案”經過紀念碑的後面就是施洋烈士的衣冠冢。烈士原先安葬在洪山腳下,後遷至山腰,修成現有的陵墓。墓坐北朝南,呈八方形,邊長19米,其上是“施洋烈士之墓”

整個陵園的設計飽含後人對先烈的敬仰。台階.塑像.墓道.紀念碑和四季長青的翠柏蒼松,都以其莊嚴.肅穆顯示一種軸線對稱的美。陵園內有蔥鬱樹木的環境。既是先烈英靈棲息之地,又是我們廣大青年憑弔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通過碑文同學們更加深刻了解這位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人的光榮事跡,施洋同志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為了解放勞苦大眾而奔赴各地。領導|“二七”工人大罷工等多次革命活動譜寫了反抗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光榮篇章!這位英雄的鬥士犧牲時年僅34歲,“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式樣烈士的真實寫照。

“二七工仇“是一段銘記在我們每箇中國人心中的一塊烙印,他會時刻警醒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站出來,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們的事跡令人敬佩。

作為入黨積極分子不但要緬懷先烈更重要是我們肩負歷史使命勿忘國恥,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的信仰用黨員的標準衡量規範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不足。爭取在思想上進步,努力向黨組織靠攏。

烈士墓通訊稿(2):

清晨,天還沒有完全亮透,隊員們變收拾行囊由安徽旌德轉戰安徽涇縣。涇縣的雲嶺是新四軍軍部的舊址,涇縣的茂林是皖南事變的發生地。恰逢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79周年,實踐隊因此特別安排了參觀新四軍軍部舊址和瞻仰烈士陵園兩項活動,已達到加強隊員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主人翁意識。

到達涇縣之後,隊員們安頓好住宿的地方便趕往雲嶺。在下車到進入新四軍軍部的路上,隊員們向沿途的村民派發世博宣傳手冊並向他們宣傳簡單的世博知識,把世博盛會也帶到了這片紅色的熱土上。

剛進入軍部舊址範圍內,隊員們就被其中莊嚴肅穆的氛圍所感染了。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革命舊址群之一,也是中國近現代八大重要史跡之一。它的總建築面積達一萬平方米。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現保護的舊址點有:軍部司令部、軍部大會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導隊、戰地服務團,中共中央東南局、烈士墓、葉挺橋等十處。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軍部舊址紀念館,館中陳列了1938年到1941年期間新四軍珍貴的圖片資料和日用品、武器等。在解說員的解說下,實踐隊的隊員們重溫了當年新四軍在安徽的行軍生活,也回顧了皖南事變的前因後果。參觀舊址過後,隊員們都表示深受教育,以後也必將更加努力的學習工作,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奮鬥,以回報先烈們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