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成長經驗反思

今年我畢業二十年了,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高級教師、學校的名師、市b類培訓對象、區a類培訓對象,既是同事、領導的幫助,也是自已的努力的結果。受學校領導委託,下面我談談自已的成長經歷。

一、關於備課

一直以為我都是備詳案,不管是初出茅廬還是現在,備課備詳細教案是我的習慣,原因有三:①高中化學三年一輪迴,我覺得經過了三年,有些知識層次、知識點已有些模糊,所以我需要認真備課。②如果教材不變,課本中的知識點就不太改變,但是在教法上、知識點的落實上應有所變化,如新課的引入、例題的選編、課內練習的選擇及排序、實驗的改進等,均要“與時俱進”,最近幾年發生的化學事件、聯考常考的題型等,都應該融入平時的教學中,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如果你保留好上一輪的教案,再備新教案時進行參考,既可以去粗存精,又可以加以改進,你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進步,就如爬梯子,一級一級往上,套用人家的一句話,就是“想不進步都難啊”。③每一輪面對的學生基礎是不太一樣的,教學的對象改變了,我們的教案就要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選題和舉例上,這樣才能因材施教。

二、關於聽課

有些教師總覺得聽課無聊,也聽不出什麼新意,所以認為聽課對自已幫助不大,只有名師的課才有聽的意義,我卻不如此看,我覺得聽課很有意思,有時候我聽課比講課的教師還忙亂,一邊要記筆記,一邊還要寫即時感想,一邊還要想是他對教材處理得好還是我自已處理得好,所以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聽課到底應該怎么聽呢?一聽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方法,二聽教師的教法與自已有何不同,三聽教師知識點的落實是否恰當和全面,四聽教師的選題與自已有何不同。一個新教師如果常聽課,那么用不了幾年,你就會成為一個熟練的教師。

三、關於研討課和賽課

我們學校正常的要求是每個教師一年均要上一次以上的研討課,年青教師有機遇的話還要參加賽課,部份教師總覺得上研討課很累,讓人評來評去的,怕上不好臉上掛不住,我倒不這樣認為,因為研討課也好,賽課也好,每一次你都會去苦思苦想,認真應對,這樣一來,每完成一次這種課,自已就會又向前走了一大步,所以每年的研討課我都會按要求去上,並且還常常要接待課、小組內研討課等,畢業二十年來,我參加過各種賽課共7次,由三等獎至二等獎、一等獎均獲得過,研討課和接待課、示範課更是數不勝數了。上研討課或賽課,不論成功與否,其實自已都收穫很多,所以上這樣的課是讓自已走向成熟的捷徑。

四、關於資料的編寫與收集

收集資料和編寫資料,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我雖然興趣也不少,也很想去玩,但畢竟呆在家裡的時間是最多的,而我如果是在家裡,當家務活做完以後,我就喜歡呆在電腦前,收集資料或編寫課件、練習、測試題,直到晚上十一點半,這已經是我的一個習慣了。我收集的資料比較全面的,93年以來我自已寫的教案、XX年以來各年的聯考題、廣西競賽題、我自已編寫過的測試題和課件等,我全都保存著,三年前我家的電腦中過一次很嚴重的毒,電腦中所有的資料全都沒了,我難過傷心了一場,但我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又把這些重要的資料全找齊了。也許有人要問,收集這些資料有什麼用?嘿,用處可大了,聯考備考,作為教師,你必須要熟悉聯考題;輔導學生競賽,你必須要熟悉競賽題,編寫各期的段期考題,你也必須參考它們,它們是我的寶,是我在教學中最需要的東西,有了這些素材,就方便了我的知識積累和教學,也樹立起了我的學生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