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小教師國培學習心得

從它的設計理念來看: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仔細看看,每一條設計理念都是圍繞課程的三性:開放性、生活性、活動性。我們在教學中,每一個教學活動設計也應該緊緊圍繞這幾個方面,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積極引導兒童的發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激勵他們樂於探究、熱愛生活。

從它的三維來看:知識與能力雖處於三維的第一點,但在這門課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卻是這門課程的主題,而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變成了暗線。在這裡也不是說後兩者不重要,而是為我們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指明方向,根據主題,實現三個維度的統一。

從評價方式看:它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重視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即使活動的最後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也應從兒童體驗寶貴生活經驗的角度加以珍視。在評價中,評價方式多樣化首先體現在評價主體多樣化。因為評價是教師和兒童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兒童既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強調兒童的自評、互評等方式和家長以及其他有關人員的參與。其次評價角度多樣化, 分析兒童的言語或非言語表達,收集兒童的各種作品,匯集來自教師、同學、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最後,評價的尺度多樣化。在評價時,我們不用一個統一的尺度去評價所有兒童,關注每一個兒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發展。我們更重視質性評價,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視對兒童在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四個方面的個性化表現。不同的評價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實施中,要注意綜合運用。

我想: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圍繞“讓學生學會做人”這一課程核心理念來開展活動,學生一定會做人的。

二、作為一名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終身學習是 21 世紀的基本生存素質,教師必須不斷強化自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有道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按照鍾啟泉教授領銜起草的《教師教育標準》,現在的絕大多數老師不合格。其主要問題是:不讀書、不研究、不合作。試想:新課程改革下要求培養喜歡讀書,學會合作、樂於探究的學生,我們教師都不喜歡,又憑藉什麼讓學生喜歡呢?學生的習得往往來自於我們的潛移默化,這無聲的教育不學習能行嗎?

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教師強則學生強,教師強則教育強,教師強則民族強。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良好的素質並不是表現在一紙文憑上,教師的學歷不等於能力,只有持久的學習力,才能使教師的能力不斷增長,素質不斷提高。只有教師學會讀書,才能教會學生學會讀書;只有教師的知識不斷更新,才能使學生的知識不斷更新;只有教師學會終身學習,才能教會學生學會終身學習。

三、在學生心目中,你是一個“師者”

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在思想品德、學識才能、言語習慣、生活方式和舉止風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為學生的表率。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