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心得體會6篇

教師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心得體會 1

“大者含元氣,細者入無間。”這是小製作、大題材的主鏇律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所展現出的獨特魅力。

講述了1961年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大病初癒的周恩來總理來到河北邯鄲伯延公社,在不到100個小時的時間裡,夜以繼日走村入戶,深入進行調研的感人故事,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密切聯繫民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

毛主席曾講過,“為民眾服務,就是處處要想到民眾,為民眾打算,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總書記反覆強調,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這在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得到了生動的詮釋。大雨之夜,周總理不顧疲憊虛弱的身體,帶著工作人員與民眾搶救地瓜苗;徹夜總結梳理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與毛主席通話匯報情況……這一個個鏡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領袖人物與普通百姓間零距離的接觸和坦誠的交流對話,是一種自覺置身於民眾之中、“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

影片中的總理是一個勇於擔責的形象。他一進村,面對百姓就說:我這個總理沒當好,讓你們吃苦了。同時,他又是一個親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調,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關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導、鼓勵大家說真話。他看著野菜糰子和被飢餓的村民吃光了樹葉的禿禿的樹枝,那種沉重而辛酸的樣子,讓人體會到了他與人民休戚與共的感情。人格的構建總是在特定的歷史語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堅實的細節表現了總理始終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來處理問題的細膩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為他做的麵條,轉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裡永遠會有一個疙瘩,遂大口將其吞下。為減輕張二廷的負擔,他想收養他的一個孩子,被婉拒後,他設身處地地說:如果換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離之痛呢? 總理畢竟是總理,他的慧眼最終落在當時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領導人毛主席表達了自己的明確態度,促成毛主席下決心撤銷了這個大躍進中誕生的大鍋飯“怪物”。周總理此行的歷史意義即在此。編導者至此成功地在銀幕上完成了一個親民、負責、在大事面前勇於擔當、敢於建言的大寫的總理形象。這一形象閃現的思想與人格光輝,讓後人永遠高山仰止。

密切聯繫民眾,始終保持與人民民眾得血肉聯繫,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作為一名教師應理解基層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處於聯繫民眾第一線,在傳承和弘揚密切聯繫民眾上,必須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創新。總理的無私形象將成為永恆的黨員領導幹部形象。

教師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心得體會 2

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我觀看了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影片講述了1961年,周恩來總理革命老區伯延考察調研,在四個晝夜與當地村民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讓我看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求真務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細緻入微的工作作風。

總理的工作求真務實。影片對總理一步步揭開公社幹部的“善意隱瞞”,最終了解當地民眾的生活情況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寫,總理用感人肺腑的語言激勵人民說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調整方向。周總理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精神和作風對我們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