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心得體會範文

五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缺少良好的方法。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以團總支為核心,結合公司團員分布的人群、崗位等實際情況,在下面建立了五個團支部,每個團支部設團書記和團委員共三名,團總支共五名委員,團總支委員又分片包乾,一人負責一個團支部,這樣就建立了一個層層落實,人人負責的網狀團組織結構,擴大了團組織的覆蓋面,使每位團員青年同團組織的距離拉近,組織結構的細化和擴大,使團組織凝聚力顯著增強,也使團工作事事有人管,杜絕了團書記一人唱“獨角戲”的尷尬場面。 

六是團務工作培訓的不到位。在團務工作者中間,流傳著一句非常廣泛的話“鐵打的團委,流水的團書記”,有的

團書記因為工作或自身原因,一年甚至幾個月一調整,這就勢必造成團務工作者的青黃不接,現在企業都重視員工的培訓,從管理到技術,從技能到心態等等,無所不包。這一方面反映了企業對提高員工能力增強企業凝聚力的重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企業培訓中的形式主義。很多企業往往是培而不訓,人為地減少了培訓中的步驟。培訓的四大步驟:講解、示範、演練、鞏固。大多數企業所謂的培訓可能就做了第一步:講解,如此而已。具體到工作中怎么做?就沒人過問了。這也是好多企業培訓後覺得沒有效果的原因所在。好的培訓不僅僅是講怎么騎馬,還要進行示範,最後再把你扶上馬,讓你自己去體驗,最後再送你一程,看看行了才算結束。因為團務工作有一定的連續性,連續頻繁地更換團書記不利於團工作的開展。 可見,要強化團工作的執行力,必須從制度的制定者到制度本身都進行加強,還要充分考慮到環境對執行者意識、心態的影響,最終還要對執行者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使一個規定得以順利地貫徹執行。靠制度約束可以讓執行者做到60分,你也說不出什麼來,但如果注重了執行力的強化,同樣的人、同樣的條件、同樣的方法,可能會取得80分、90分的效果。 

二、新形勢下加強團的基層執行力的具體要求 

制度制定出來以後,接下來的便是執行的事情了。如何將其轉化到各團組織的具體行動中來,則是它們真正的生命力所在,這也對加強團的基層執行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樹立明確的團工作目標,確定執行力的方向 確定目標,似乎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確定團建工作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建立在對企業內外部信息和各類資源進行認真分析,特別是建立在對一系列問題得以確認並提出構想的基礎上。這是確立目標的基礎,前期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分析調研工作。就企業團務工作而言,目標是系統的,有層次的。“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這裡的“指標”就是團建工作目標。作為一名團務工作者,他的工作職責與工作標準的達成,都會對企業的總體目標做出貢獻。這就是目標的系統性。基層團組織目標、基層團委員目標和基層團支部目標,體現了目標的層級關係。所以目標必須分解,以求具體化,操作性強。團工作目標明確了,執行力才有了前進的方向,而不是象盲人騎馬,走到哪算哪;團工作目標明確了,各基層團組織、各級基層團務工作者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從而更好地發揮知識與技能的聚合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團務工作目標的達成。 

二、團結協作——加強團工作執行力的保障 團結協作是一種良好的職業道德。但每個人由於在企業中所追求的利益上的偏差和自身素質的不同,並一定都能做到這一點。這就需要企業和集團公司團委著力創造培養團務工作者一種團結協作的環境。如何做到這一點?我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樹立一種美好的願景,讓團務工作者看到企業發展的前途和方向,為共同的奮鬥目標而努力。一個擁有美好願景的集體,它在一定程度上會過濾成員的不正當的思想和行為,有利於集體成員的團結。

二是對每名團務工作者都建立明確的工作職責與工作目標及合理的薪酬體系和清晰的工作職責與目標,有利於集體成員在工作中找準努力的方向,並加強團結。因為任何目標的達成多數是在團隊協作下完成的。你不團結就無法達成目標。如果再與合理的薪酬獎懲體系掛起鉤來,則對成員之間的團結起到一種有效的促進作用。

三是要加強對團務工作者的教育,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要教育他們這不僅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與自身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不團結對自己是不划算的。 

三、知識與技能——提高團工作執行力的基礎 

知識與技能是靠人員來提供的。它不僅體現在完成任務的能力要求上,而且體現上完成任務的效率與質量上。所以對一個人的知識與技能的考核不是僅僅局限於他的能力素質,而且要把它放在時間、費用、質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多方面進行評估。同樣完成一種事,所花時間有長短,費用使用有高低,完成的質量有好壞,對資源的使用有多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有好壞。所以對他及他的能力的評價應是多維的。同樣,對於團務工作者來說,不僅要求起具備一定的政治、文學、組織、統籌能力,還要懂生產、安全,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帶領廣大團員青年開展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