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七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站在新起點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於10月9日在京召開。會議的主要議程是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

追昔撫今30年大跨越、大變革、大發展,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躍上了新台階……

從30年前農村改革揭開序幕,到30年後繼續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偶然的巧合昭示著歷史的必然。

在實踐中艱難探索--回眸30年大跨越,經濟建設一直是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主線

位於中國最西南角的雲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鄉出冬瓜村,是全國22個人口較少少數民族之一德昂族的聚居區。經過30年發展,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李臘軍說:“以前家裡豬也沒養,包穀也不種。現在,賣豬的收入一年有三四千元,種的香蕉也投產了,年收入13000多元。這在父母那輩,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個村的變化,折射著國家的變遷。

30年前,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決然地作出了“不改革就沒有出路”的歷史性抉擇。從此,中國的改革事業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艱難探索。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黨的十二大提出“計畫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原則。隨後,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實行的是有計畫的商品經濟。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說應當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後,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制訂了繼續深化改革的總體藍圖。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全局性整體推進的新階段。

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1998年10月,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一次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略部署的重要會議,對於開創我國農村和農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

繼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後,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以此為起點,經濟體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征程。

黨的十七大對未來5年和更長時期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為主題。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說:“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突破,使中國經濟發展的航船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航道。”

回眸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之路,無不銘刻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時代烙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30年來,我們黨對於中國經濟現代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發展方式的認識,在不斷發展、不斷深入、不斷成熟,並進行逐步演進與探索……”

在探索中勇於實踐--回眸30年大變革,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和發展,開創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1978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600多億元。而XX年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近25萬億元--如今,中國一周內創造的財富,就超過30年前一整年創造的財富。

“改革開放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確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當時為什麼由農村的鄉鎮企業‘吃螃蟹’做個體經濟?因為即使失敗了,成本也很小。”被稱為中國企業常青樹的魯冠球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裡的關鍵節點,也深切地體會到成功來自在探索中勇於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真諦。

1978年,魯冠球把村里一個生產農業機械的小作坊,作了“戰略調整”,集中力量專業化生產汽車萬向節,走向全國市場。30年後,萬向集團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未來的標本式企業。

“實踐證明,市場的作用每擴大一步,改革的進程每加快一步,經濟發展的水平就躍上一個新台階。”南開大學教授李毅說。正是在改革發展的堅定實踐中,經濟和社會得以不斷進步和發展:

--以公司制為主要組織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推行,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國有經濟的競爭力、控制力、帶動力不斷增強。XX年至XX年年,全國國有企業銷售收入從8.53萬億元增長到18萬億元,年均增長16.1%;實現利潤從3786億元增長到16200億元,年均增長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