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3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十八屆四中全會為落實這些部署和設計提供了法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指明了通衢大道。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展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宏偉藍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關係我們黨執政興國、關係人民幸福安康、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統帥和靈魂。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恪守憲法原則,確保憲法實施。xx總書記XX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講話時就明確指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此次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強調,“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式形成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些重要論述表明,我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地位和形式,確認了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偉大成果,確認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規定了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莊嚴使命。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的認識,必須帶著深沉的歷史底色來理解。近代以來,中國面對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處於亡國滅種的悲慘境地,一代代中國人在痛苦中孜孜不倦地探求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道路。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才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贏得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血染的風采,最為動人。苦難的輝煌,何其壯烈。今日之中國從何而來,又將到何處去?中國具有何種國家性質,擁有怎樣的前途命運?我國憲法不僅確認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設定了國家機構,規定了國家象徵,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全部條文尤其是在序言和第一章《總綱》中,對這些涉及我們國家民族命運的根本性問題做出了深刻的總結和系統的回答。憲法是歷史經驗的凝練,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人民奮鬥的成果,是法律體系的靈魂。正由於此,毛澤東在領導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即“五四憲法”後就曾指出,“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歷覽60年來中國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只要我們切實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能順利發展。反之,如果憲法受到漠視、削弱甚至破壞,人民權利和自由就無法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會遭受挫折。這些從長期實踐中得出的寶貴啟示,必須倍加珍惜。我們要更加自覺地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這是對歷史的總結,更是走向未來的保障。

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收穫的最為樸素卻最為重要的真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各項改革發展事業蒸蒸日上,中國夢的理念匯聚億萬人心,“打虎拍蠅”贏得人民真誠擁戴,大國外交彰顯中國智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時代浪潮,“一帶一路”打開築夢空間,北京apec會議吸引世界目光……我們黨所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蘇東劇變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整體陷入低潮期的世界歷史舞台上,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心氣十足。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當前,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中,面對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的矛盾風險,面對前所未有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加離不開黨的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必然陷入混亂,成為西方已開發國家和國際壟斷資本集團的附庸。鄧小平就此多次指出,“從根本上說,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黨的領導,既是歷史的選擇,更是現實的要求。因此,必須破除那種將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對立起來,認為講黨的領導就是要搞“人治”、就會破壞“法治”的錯誤觀念和言論。xx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嚴肅指出,“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對這一點,要理直氣壯講、大張旗鼓講。要向幹部民眾講清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視聽。”這一重要論述表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高度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早在1954年1月7日,毛澤東在杭州召開的憲法起草工作會上就明確提出了起草的指導思想和編寫原則,“我們社會主義的憲法,一要堅持人民民主的原則,二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原則”。法治不是抽象的,沒有離開制度依託的所謂法治。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絕不是要撇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另搞一套。那種以為脫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可以推進法治的觀點,或者是空中樓閣,或者是別有用心。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來之不易。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艱難曲折的武裝鬥爭和其他形式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又適時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當時毛澤東所講的兩條原則,體現了這個現實和歷史趨勢。近60年來,實踐證明,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對捍衛國家主權、保障人民自由安康、實現各項發展目標,發揮了最根本的制度作用。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所確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必須長期堅持,動搖不得。正如xx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強調指出的,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國家的領導核心和指導思想,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民眾自治制度,愛國統一戰線,社會主義法制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等等,這些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就是要求我們著力落實這些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讓法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更好地發揮保障作用。

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必須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我國憲法《總綱》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規定,指明了我們國家的領導核心、階級基礎、依靠力量和可以團結的力量,確定了我們國家的根本屬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民主專政強調最廣泛的人民民主,即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通過發揮民主和專政兩種職能,保衛黨和人民奮鬥的成果,捍衛社會主義制度,保障最廣大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權力。從新中國成立至今,歷史一再證明,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們須臾不可動搖的國體,是維護我國長治久安和保障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柱石。鄧小平同志曾多次強調,依靠無產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社會主義的鞏固與發展,是一個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不懈奮鬥”的漫長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始終堅持並不斷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不是要削弱人民民主專政,而是以更加法制化、規範化、常態化的方式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使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更加牢靠,範圍更加擴大,方式更加完備,程式更加順暢。這是黨領導人民全面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不可移易的結論。

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客觀規律,揭櫫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指明了實現無產階級與全人類解放的理想目標和現實道路,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劃時代的根本變革。馬克思主義不但為人們觀察、分析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提供了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也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五四運動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最善於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抓住問題的本質,最善於從錯綜複雜的關係中理清關節點,最善於從聚訟紛紜的思潮中獲得科學的認識。xx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建構、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顯微鏡”和“放大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法律問題、提升法治實踐、總結法治經驗、建設法治中國。進而言之,解決法治問題還需要突破法的領域,深入更加廣闊的社會領域和政治生活層面。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洞察力、理論穿透力,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分析當前的社會結構、階級階層關係、前進趨勢、發展動力以及我們面臨的各種矛盾風險,更好地凝聚共識、聚攏人心、堅持信念、實現理想。馬克思主義是不朽的。馬克思主義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體現在其普遍原理與當代中國新的實際的結合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個豐富的體系,需要繼續完善、不斷發展。憲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統帥和靈魂。憲法的原則、精神、理念和根本要求,深刻體現和貫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全部機體之中。我們必須以xx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學習好、領會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光芒在建設法治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更加燦爛地閃耀出來。返回光明網首頁

四中全會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2篇 | 返回目錄

導讀:

因為依法治國的主題,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多少國人拍手稱快,殷殷期盼,我是其中之一。我渴望真正的法制中國的到來,法治不僅是宏大的,更應是具體的;它不僅關乎國家治理更關乎人民福祉。

正文:

因為依法治國的主題,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多少國人拍手稱快,殷殷期盼,我是其中之一。為何對這高大上的會議如此期待?我認為法律所孕育的是一種追求公平正義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期盼通過推進依法治國,政治更加清明,社會公平正義,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直面司法往事,抖落歷史菸灰,撥開現實浮雲,多少官員知法犯法,踐踏法律,總讓我有一些莫名的惆悵和不安。我渴望真正的法制中國的到來,法治不僅是宏大的,更應是具體的;它不僅關乎國家治理更關乎人民福祉。

一、期盼通過建立法治政府,政治更加清明。十八大以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求真務實的辦事作風,‘一手抓懲治腐敗,一手抓法治建設’所表現出來的魄力,讓我們對黨的執政能力充滿信心。這次四中全會更是史無前例地將依法治國作為會議主題,令人欣喜萬分。像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使民心穩定,國家穩固,一定要通過法治。目前常常耳聞有害食品、環境污染、黑社會搗亂諸如此類社會陰暗面,或多或少都有政府不作為、亂作為甚至因利益輸送而形成保護傘的問題。權力尋租時常發生,官員瀆職乃至腐敗,它對社會規則和社會風氣是一種毀滅性打擊。只有建立法治政府,將公權力規範好了,法治的權威才能真正樹立,也才更有底氣運用起法治利器,進一步治理社會。四中全會《決定》的措辭用詞不再像以往那樣弱化,而是比較強化,而且《決定》不迴避矛盾,將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一一亮明,更讓我看到了黨解決問題的膽識和魅力,看到了中央領導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氣和決心。四中全會已為全面推行依法治國設定了宏偉目標,勾畫了清晰的法治路線圖,我相信黨這次一定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來抓全面推行依法治國的落實,雖然任務艱巨,但幾年或十幾年後就會看到一個政治清明的法治政府。

二、期盼通過建立法治社會,社會更加公平。四中全會對司法體制改革進行更全面的部署,以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辦案。現在電視網路等媒體時常插報假案錯案的糾錯平反,讓違法的人受到懲罰,讓守法的人免於恐懼,是公平正義最基本的體現。我們知道,公平正義是人類的追求。沒有法治以前,人們靠革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回顧歷史,我們不難得到這樣的結論,如果公平正義長期缺席,人們就會怨聲載道,喪失信心,揭竿而起,社會必將崩潰。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現在各級司法機關都在對一些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疑案”進行重審。xx總書記也強調:“努力讓人民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民眾感情、損害人民民眾利益。”此舉釋放出的進步信號,令人歡欣鼓舞。再進一步看,如果社會貧富分化過於嚴重,社會結構嚴重板結,官員的子女親屬壟斷特殊行業,這更談不上公平正義。如何打破利益藩籬,實現共同富裕?在當前,只能運用法治所包含的平等、民主理念,協調社會各階層利益。只有通過建立法治社會,社會才會更加公平。

三、期盼通過建立法治中國,人民更加富裕。談及法律,離不開講政治。法律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政治和法律都屬於社會上層建築部分,是一對孿生姐妹。那法治與經濟有什麼關係?看似離得有點遠。但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法治良好的政府,就會有一個講究規則的社會,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才能擺正,市場運作才會有序,資源配置也會更加合理。創造財富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人民就會更加富裕。所以我期盼建立法治中國、法治政府。法治政府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處理好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關係,政府知道自己該在哪裡放手哪裡收手,然後讓市場活力充分湧現,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就會充滿生機活力,多種所有制經濟才會相互交融,平等競爭,共同發展。一個國家如果具有穩定的政府、可預知的法律變動方式、以及強有力的司法體系,這個國家就能取得更大的投資和增長,身處其間的民眾才會煥發出創造財富的熱情。這次會議表面上看屬於司法體制與政治體制改革範疇,卻也與經濟改革和民生事業息息相關。它釋放出的改革紅利,必將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進而讓人民更加富裕,生活更加幸福。

牢牢堅持黨的領導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3篇 | 返回目錄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肩負起人民法院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大責任,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必須牢牢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基本原則,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係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人民法院面臨的形勢錯綜複雜,任務艱巨,沒有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人民法院工作就會舉步維艱。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帶頭遵守法律。“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要讓民眾守法,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守法;要讓民眾信任,領導幹部必須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條件,不斷提升領導幹部依法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各級黨組織要切實負起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的責任。各級黨組織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鬥堡壘。要切實把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作為從嚴管理幹部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關鍵性工作,貫穿到幹部隊伍建設的全過程。要建立健全強化預防、及時發現、嚴肅糾正、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的工作機制,讓模範遵守憲法法律,貫穿到幹部培養教育、考察考核、選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打造一支能幹事、會幹事、不出事的幹部隊伍。

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的口號,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全國各級法院要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堅持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的論述和要求,認真貫徹,狠抓落實,做到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始終不渝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人民法院工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征程中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關於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2018依法治國心得體會(4篇) | 返回目錄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時刻,十八屆四中全會向世界發出了強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站在新起點,如何推進依法治國,加速實現中國夢,在某種意義上,在於亟待解決法治進程中的一個共性問題:填平法律文本與規則實踐之間的“溝壑”,加速法律與社會的高度融合。

管子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從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罰”,到漢時起長期浸淫中國封建社會“禮律結合”的傳統法制,直到清末被迫修律;從春秋鑄刑書、鑄刑鼎,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經》問世,再到代表中國古代最高立法水平的《永徽律疏》出台。無論是為鞏固統治地位而立法,還是為適應當時社會發展而變法,中華民族對法律制度文化的追求與創造,未曾停歇。當然,在“刑不上大夫”的“人治”時代,法律活動的目的在於期望法律能按照設計者的意願,融入和適應社會,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這就必然要求在法律活動中,務必要消除制度文本與社會實踐之“壑”。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1954年制定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到1982年通過新中國第四部憲法(現行憲法),再到後期新中國憲法不斷修改完善,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去“人治”的“法治”求索中,儘管也走過彎路,但我們始終立足新中國建設發展之需,堅持在揚棄中繼承,在開放中移植,在探索中創新,在實踐中豐富,不斷讓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之樹枝繁葉茂。回首這一輝煌的法制建設之路,在某種意義上,法律活動的本質還是在於努力消除法律文本與社會實踐之“壑”,讓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更好的適應新中國的土壤,促進中華民族的崛起。

審視浩瀚的人類發展歷程,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制約法律制度文明進步的一個不容迴避的共性問題的確在於:法律制度的文本規範與法律運行的社會實踐之間,往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分離”或“溝壑”。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法律在社會實踐中“著陸”不充分,導致法律“接地氣”不足,使得法律“實然效果”與“應然價值”不符,最終決定了法律的“正能量”被大打折扣。回首新中國成立後的法制建設歷程,我們之所以也走過彎路,甚至摔過跤,即源於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法律制度文明建設成敗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填平“文本”與“實踐”之“壑”,讓法律植根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

如今,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加速,從“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不斷探索,中華民族迎來了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站在實現中國夢的新起點,黨的十八大鄭重宣布:到2024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站在法治中國夢的新征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號角,法治的戰鼓已越擂越急。在消除“文本”與“實踐”之“壑”的探索中,中國法治建設不斷提檔升級,法律將更好地融入社會。

如何消除“文本”與“實踐”之“壑”,讓依法治國的征程變坦途?以xx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已給出了科學的路徑選擇。那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前進的方向雖已指明,但在“痛並快樂著”的征程中,填平法律“文本”與“實踐”之“壑”,是一個複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加速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舉措,在多管齊下中打好“組合拳”。當前,首當其衝是完善立法規劃,出台“權力清單”,編好“制度的籠子”,在“開門立法”中創製適合我國土壤的“良法”或制度文本。在這個基礎上,關鍵是要創新體制機制,出台包括“法治gdp”等在內的一系列考評和監督舉措,確保在嚴格執法中依法行政,在公正司法中實現社會正義,在全民守法中實現社會和諧。從而讓法律充分“接地氣”,生根結果,普惠百姓。

從長遠看,消除“文本”與“實踐”之“壑”,實現法治中國的坦途,還在於“紙上的法”要變成“心中的法”,使法律成為每個人的真誠信仰和行動指南。所以我們時刻要有憂患意識與問題意識,勇於直面法治路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重視普法,尤其是幹部學法,不斷讓法律價值內化於心,增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全社會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濃厚氛圍,增強自覺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履職和行事的能力,最終形成“法律為王”的發展哲學。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號令已發,法治中國夢正在走向現實,我們開始聽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鏗鏘足音!

相關文章:
宣傳部長學習依法治國決定體會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解讀
依法治國、依規治黨學習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學習體會
解讀依法治國戰略藍圖裡的“四大關係”
基層黨組織如何推進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學習心得:法治的春天多美好
關於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依法治國必須從嚴治黨 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