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教研計畫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堅持以人為本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有效課堂”打造為抓手,及時總結經驗,加強自身建設,開拓教研領域,努力提高研究、指導、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學校內涵的提升、教師專業的成長和學生持續、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主要工作目標

1.圓滿完成市局下達的目標任務。其中13項省、市級課題的結題任務;4項職教專項目標任務。

2.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

3.指導90%在職教師參與校本課題的研究。

4.著力構建一校一特色校本教研創新體系。

5.貫徹“五三調研製”,切實規範六認真過程管理。

6.教師全員培訓,規範辦學行為,設計有效課堂,實施高效教學。

三.工作思路及工作措施

(一)明確教研員自身定位,紮實履行四大職能。

“研究”是教研員天職,“指導”與“管理”是教研員本職,“服務”是教研員宗旨。教研室是頗具中國特色的教育精英群體,教研員是從優秀教師中選拔出的精英,在歷次課改中都是作為領軍力量戰鬥在前沿。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及規範辦學行為中,教研員更是身擔重任,引領教師們開展紮實的校本研究。因此,教研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導教學,敢做示範,敢亮絕活,與一線教師共同磋商,共同進步。課改本身就是一種富有開創性的工作,對於這項複雜艱巨的任務,教研工作正確的做法就是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立足校本,營造民主開放的研討氛圍。在校本研究中鼓勵實驗教師大膽嘗試,在理念創新上鼓勵百家爭鳴。對於課改中出現的不同教學方式、方法、思想、觀念,教研員以平台首席的身份,引領群體開放包容,兼收並蓄;求同存異,扶持新秀,努力創生校本特色,走以校為本之路,在校本研究中履行“研究、指導、管理、服務”四大職能。

一要堅持以校為本,實施“五三調研製”。我們認為,教研室是大本營,學校才是教研基地,生態化的教研成果必然來自於教學第一線,教研員必須深入第一線。國小開展“鄉鄉到”、中學開展“校校行”等活動。教研員深入鄉、校指導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強化“教學六認真”,開展“十步研課”,舉行“八評優一考核”等活動。重點是深入課堂聽課,和教師一起探索新課程教學策略,把問卷調查、學術講座、上示範課、

考試信息技術處理、考試評價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活動中,教研員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指導教學實踐。國中組要針對我區九年級教學進度較慢現狀,要研究對策,著力打造規範化、科學化的教學流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國中教學質量。要高度重視“國小科”教學,加強對九年級的英語聽力口語教學、信息技術、體育、理化實驗操作、地理、生物、音樂、美術、綜合實踐等學科的教學指導,讓學校領導和相關老師高度重視這些學科的教學,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提高。

二要發揮“研究”職能,提高研究成效。教研員要加強與各縣(區)、校的交流與學習,收集、研究近幾年來各地聯考、中考試卷和相關信息,研究聯考、中考說明,探索下一年的聯考、中考命題趨勢,確保我區聯考、中考複習有的放矢,複習質量與效益有顯著提高。指導一線教師開展校本微型課題研究。各校教導處、教科室要定期檢查《校本微型課題研究手冊》。校本微型課題是“草根式研究”,落花生式結果。其特點一是經濟實惠,不需要大筆研究經費;二是根紮實地,果結有系,緊貼教學,同步操作,適宜一線教師研究;三是成果不講究形式,利於教師拾穗積倉,聚沙成塔。堅持“工作即研究,問題即課題” 的原則。要求校領導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選課題;教師圍繞教育教學選課題;圍繞課題寫論文、教學案例、教育故事、反思心得。研究要與教育教學同部署同內容。科研促進教學,教學支撐科研,合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規定今後向上級申報課題,必須以校本課題為基礎。加強對成果的考評,每年年底,學校要把教師的《研究手冊》檢查情況納入對教師的考評;每年年底各校上報樣本手冊,區教研室把教師的研究手冊檢查情況作為對學校的考評依據之一。通過對校本課題的研究,帶動全區教師走上科研興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