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教學和教科工作計畫

3. 不斷深化課堂變革。以問題設計為起點,以自主學習為基礎,以探究體驗為核心,以展示交流為途徑,以教師指導為關鍵,切實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生態。將“學為中心”“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自主學習”等理念融入備課、課堂之中,通過“問題導向”“小組合作”“踴躍展示”,展現課堂新生態。以變革課堂生態為核心,以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努力打造教師生命在場,學生生命參與,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共鳴的理想課堂。把日常課堂的變革當作主陣地,採用先期分組的方法組織行政人員聽取隨堂課,每學期每個教師至少被聽一次,採用過關的方式評價教師日常課的質量,對於沒有過關的課,將進行二次、三次的隨堂跟蹤聽課和指導,直到過關為止。另外,要將新型的學習方式引進課堂,組織第二屆青年教師“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展評活動,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從形式推向高效。對於轉崗教師的課堂教學,開展“1加1互助(轉崗教師)工程”行動。

4.努力提升研課效率。教研活動,做到四有:有議題、有側重、有結論、有推廣。期初分學科確定大主題(具體主題見教研活動分組安排表),各教研組和備課組圍繞主題確定每次活動的議題。每次活動突出一個研究重點。確保每個教師一年中至少有一次校級教研課的機會。教導處要安排好具體教研時間,做到固定時間、地點、人員、主題、程式等。教研課繼續堅持試教環節,教研組長具體組織,同年級同學科組教師全員參與,行政分工參與,期初教導處安排時確定好聽試教的參與行政。試教時間在正式執教的前一天或兩天。試教後人人參與評析,給執教者提出改進性建議。要讓觀課、議課成為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評課也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先在同年級中人人評課講述,形成統一的意見後大組交流。期望通過人人發言,促進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的深入思考。

5. 質量監控查漏補缺。內容主要包括:備課過關情況、單元抽測(試卷、年級成績表、各班的考後個性分析)、學生作業檢查情況、隨堂課上課情況、教師看護、培優補償等。採用隨堂聽課、觀課議課、日常檢查、隨堂檢測、每月視導、集團調研等機制,深化課堂建設,提高常態課的教學效率。加強重點年級、重點班級、重點學科的跟蹤調研製度,落實行政蹲點制度,抓好學校、年級組、班級的三級質量標準。繼續做好培優補困工作,語數英學科繼續圍繞如何提高優秀率、合格率做文章,做到適度專題訓練,資源共享。力爭使抽測年級及畢業班的優生率與合格率在百分考核中不扣分。體育學科的達標率、優秀率,藝術、科學、信息技術學科的合格率、優秀率要達到市局有關標準。鼓勵教師無償為學困生補課,盡最大努力減少差生。

本學期要特別關注五、六年級的英語學科質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學校層面將派出9位行政分別蹲點一個班級,天天關心英語的教學情況;教師層面提出直面現狀,只爭朝夕的工作作風,充分利用時間進行培優補差;學生層面以鼓勵為主,採用分層促進的辦法提升學力水平;家長層面要大力宣傳,使之成為學生學習英語中強大的後援團隊。

6. 評價改革促進成長。制定校本化的學生綠色評價體系,力求評價內容更豐富,評價方式更多樣、評價結果更富激勵性。創新學科評價方式。一二年級以遊戲、實踐型、激勵性的評價內容和方式全面代替書面考試;三到六年級變單一的筆試為筆試、口試、操作等方式相結合的考試,變個人單一考試為小組團隊考試,變一次性考試為提供多次考試機會等。針對學生學力水平不高的狀況,試行“重複考核”的方案,允許小部分學生在聽取講評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考核(每個班級的單元練習多印製10份),為學生重建學習的信心。以《海門市國小生成長記錄冊》為載體,家校聯動建好孩子的成長檔案,詳細記錄其“活生生”的成長軌跡。組織形式多樣的期末社團慶典和班級慶典,搭建孩子們交流與分享快樂的舞台。依託績效方案改革,深入研究和制定校本化的教師綠色質量評價體系。

7. 掌握現代教學手段。教師人人能夠熟練運用白板技術,人人學會製作微課。開展“信息化教學技能”競賽和“學習信息化”課題研究。引領學生基於網路的協作學習。提升教師獲取、儲存、加工、篩選以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造性地組織教學資源的能力。有興趣的老師開設教育部落格,記錄下自己精彩的教育故事。提高教育裝備的套用能力,實驗開出率達100%,信息技術上機率達100%,圖書流通率達標(生均10冊),儀器設備完好率達97%以上,專用功能教室使用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