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與信息技術套用工作總結

本學期繼續主抓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中國小電化教學研究、中國小勞動與技術(含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研究,一學期來共聽課78節,組織教學研討、講座以及競賽活動9次,參加市級以上教學研究活動8次,無論是個人業務水平,還是園區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套用工作、勞動與技術教學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現從五個方面對學期工作做總結。

一、信息技術教研方面

(一)強化方向引領。將信息技術學科引向何方是每一個教研員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如果發展方向引領正確,相關舉措得力,那么學科教學工作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學期重點從三個方面對學科教學做引領:

1.以區域教研規劃引導學期教學工作。學期初制定了學科教學研究計畫,制定了各年段、學段的教學參考進度表,通過部落格、網站等下發,並組織專題會議解讀,有利於學科教師制定教學計畫,有利於教研組、備課組制定學校教研計畫。

2.以“形神兼備”的要求規範常態教學設計。“形”就是設計的表述形式,無論是採取表格方式,還是純文本方式,都要能清楚地細分“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平台或媒體運用”、“設計意圖”,並能夠設計教學流程圖表述教學思路;“神”就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核心,要詳實、要可行,所謂“詳實”就是要寫具體,不能以“學生聽講”、“學生回答”、“學生操作”來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每一個學習活動都要把“學什麼”、“怎么學”、“學到什麼程度”交待清楚;而“可行”是以詳實為基礎的,同時還要切合實際,有學習基礎的考慮、學習時間的考慮等,只要這樣才能把握教學的中心——“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讓課堂教學有了精彩生成的基礎。我們要求每一個信息技術教師嚴格按此要求進行備課,並在教學督導與教學調研中予以督促與檢查,取得較好的效果。

3.以學生的學習表現定位高效的課堂。任何教學都是有效的,我們不能簡單地用有效來評價,而要用高效來評價;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不是要教得高效,而是要學得高效;不能以教師完成教科書進度的多少定位教學的效率,而要以學生掌握知識、構建能力的快速來定位。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要使“學生學習情感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終身發展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構建了相應的評價體系,以學生的學習表現反觀教師的教學行為,從而改進教學行為,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二)深入調研指導。一方面有意識地深入薄弱學校進行課堂教學的把扶工作,和青年教師一起研究教材、聽課磨課;另一方面結合園區教育局的開學工作與星級學校督導、星級學校創建、園區教研室的集體調研活動等,認真檢查校本教研活動情況和常規備課情況,並認真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本學期共調研、督導學校10所,重點規範了常態化備課,對備課的格式和內容表達形式等均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提高了備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