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與信息技術套用工作總結

(三)落實教研活動。園區的教學研究與競賽等活動十分豐富,更注重實效。

1.精心組織國小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研討活動中,兩位信息技術教師先執教研討課,然後進行教學評價與交流發言。大家提出了一些觀點,對高效課堂的構建很有意義。如:①教學任務設計上應該有遞進關係、有層次關係;②參讀教材與提出任務應有一個先後關係,應先給出問題,再讓學生參看教材,讓學習活動目的更明確、更有針對性;③高效的課堂要追求教師語言的高效(精講)、學生操作的高效(層次性)、作品評價的高效(重體驗、輕軟體);④用小組比賽的方法對促進學生學習是很有效的(採取了競賽的方式組織學習與反饋活動,如奪“星”大戰、信息特工組等),能夠提升操作效率,激發交流與表達的興趣;⑤同伴互助(做好了的同學下位指導同組的同學,學生很開心)、小組合作是很好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習差異,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但有強調指導的方法,絕不能包辦代替等等。我也提出了自己的兩個觀點,一是高效的課堂要從“整體”、“細節”和“效果”三個方面來考探,“整體”看結構,有了良好的結構設計才能利於準確地界定細節;“細節”是結構的落腳點,有了詳實的細節才能支撐結構,使之縝密而穩固;而“效果”才是動態的生成,是良好的“整體”與可行“細節”的必然輸出。二是高效的課堂要在“內容”與“方法”上下功夫。學習內容要體現針對性,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才能促進學生的快速發展,而有針對性的內容又必然體現“差異性”和“結構性”,差異性是要滿足不同學生水平的需求,而結構性是要突出重點,不必面面俱到。學習方法要體現“激勵性”,既要合作,又要有競爭,與時代的發展相一致,要體現“發展性”,要通過自主、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發展能力。

2.及時組織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與會教師對於本節基於形成性評價的體驗性學習活動設計給予了高度評價,也對教學中的一些細節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意見。高中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實行"學生先體驗後形成理論認識"的做法,教師在學生體驗之後一定要對知識點與技術點進行"點撥提升",讓學生的體驗更具有針對性與套用性。與會教師還初步嘗試了園區信息技術課堂線上評價系統,便捷、高效、多維度的評價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然後三所高中分別交流了高一年級信息技術的教學情況及高二年級的學業水平測試的複習準備工作。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是合格性測試,複習教學中要整體提升,並盯住"臨界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XX年園區三所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合格率均達到100%,力爭在XX年再創佳績。

3.高水平組織省級重點課題的結題活動。由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的課題鑑定組對我主持的江蘇省教育科學“xxx”重點課題《提高中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效的研究》進行了鑑定,全體課題組成員和市區、園區部分中國小的信息技術教師代表近50人參加了結題活動。與會人員首先觀摩了2節匯報課,然後專家組詳細聽取了研究報告,查閱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及成果性資料,並與課題組成員進行了熱烈的互動答辯,通過現場提問、答辯,與會專家與老師進一步了解了課題研究的情況及取得的成效,進一步提高了本課題研究的理性認識,最後專家組專家分別對本課題進行了總結性評價,對課題組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課題在近四年的研究中,注重發現問題,注重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貼近課堂,形成了具有學科特點的評價體系,探索出了一系列帶規律性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並創新了信息技術學科研究思路。同時,整個課題的研究工作鍛鍊和培養了一支研究型隊伍,提高了全區的信息技術教師的科研能力,也整體提升了學科教學質量。專家組一致認為本課題目標定位準確,方法科學,研究過程紮實,管理規範,資料翔實,成果豐碩,是同類研究中做得較為充分、紮實、有效並且具有一定實踐創新性的課題,較好地完成了研究的預期任務,同意如期結題。專家在充分肯定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對今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建議在今後的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研究成果,將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廣和運用,鼓勵課題組成員再接再厲,在今後的教學和科研中將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的延伸,積極爭取申報省“十二五”課題,為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