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勤工儉學工作總結

一、基本情況

我局設立負責勤工儉學工作的職能股室---勤工辦。勤工辦具體負責對校辦企業的引導,組織和指導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和後勤社會化工作的開展,負責管理學校風險轉移工作和教育引資工作。目前勤工辦下掛企業有市職中校服廠,實小校具廠,宏達乳膠漆廠,騰飛學校後勤服務中心,教育印刷廠。XX年以來,通過勤工辦的悉心指導和精心運作,勤工儉學總收益年均達 萬元,補貼教育經費萬元,為學校及師生辦理風險理賠 人次,理賠金額達萬元。我市勤工儉學工作的開展,實現了學校後勤工作局面由“學校補後勤”到“後勤補學校”的轉變,達到了創收育人的目的,切實維護了學校安全和穩定。

二、具體做法

㈠銳意改革,實現校辦企業角色的大轉變。

改革是老校辦企業走出困境的出路,競爭是激活企業活力的有效手段。我市現有的五家校辦企業中,教育印刷廠就是通過改制才得以重現生機和活力的。原貴溪教育印刷廠是上世紀80年代創建的集體企業,有職工174名,曾為解決教育系統職工子女就業問題作出過貢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吃大鍋飯的老企業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上都無法抵抗市場的衝擊,生存維艱,成為教育局的一大“包袱”。XX年6月,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據相關政策,痛下決心,對印刷廠進行了徹底的改革,將印刷廠的固定資產公開拍賣,將所有職工的工齡一次性買斷,並引入競爭機制,把作業本的生產權向社會公開招標。這樣一來我們不僅甩掉了包袱,而且還贏得了市場,創造了可觀的效益。企業實現了由原來旱澇保收吃大鍋飯到以服務換取效益、以市場獲得生存的角色轉換。

㈡發揮優勢,狠抓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建設。

貴溪屬丘陵地貌,土地資源豐富,溫度濕度適宜農業種植、養殖業生產,學校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也有著悠久的歷史,上世紀60年代就創辦了六嶺農業中學(今市農技校前身)。我市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始終把學校勞動實踐基地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堅持教育為“三農”服務,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切切實實抓好各級各類學校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

目前,全市學校共有勞動基地約890畝,其中糧田210畝,果園260畝,雷竹20畝,茶園30畝,濕地松260畝,荒山310畝,魚塘20畝,基本實現校校有勞動基地。各校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勞動實踐基地生產建設工作,收到可觀的經濟收入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如地處貴南山區的樟坪中心學校,現有教職工13人,學生100餘人。該校多方籌資,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條件,種植了12畝優質茶園。現在每年年產一級嫩茶120千克,平均售價300元/千克,價值達36000元;年產二級茶240千克,平均售價40元/千克,價值可達9600元,除去成本年創利潤約2萬餘元,很好地解決了教育經費不足,從而穩定了山區教師隊伍。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幫助參與採茶,參觀茶葉焙制流程,增長了學生見識,陶冶了學生情操,真正做到創收、育人相結合。又如我市周坊中學是一所有60名教職工,1000餘名學生的寄宿制農村中學,該校充分發揮學校60畝糧田,11畝魚塘的勞動基地,發展種養立體循環型經濟模式,有效改善師生生活,促進學校的發展。諸如此類的還有鴻塘中學的桔園建設,塔橋中國小的雪梨種植等等……

㈢不斷創新,豐富學校後勤社會化工作內涵。

推動學校後勤社會化工作,不僅是國務院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更是學校提高后勤服務質量和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後勤是學校發展的一種平台,後勤搞得好,受益的是學校,搞不好,受害的還是學校。為此,我們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學校後勤社會化工作,並成立了貴溪市學校後勤社會化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相關單位及人員深入市場調查研究,開展了多次座談討論,出台了《關於推進貴溪市學校後勤社會化工作的意見》及《貴溪市學校後勤社會化工作的實施方案》。我們最終形成了以行政推動加市場運作的模式,在開拓市場、開發校園經濟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