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一、基本認識

1、習慣不養成,一切等於零。

2、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一個人的良好習慣”。

3、從素質教育角度符合健身益智,活動增智,讀書益智的素質教育要求。

4、實際調查發現:許多成績落後的同學往往是道德行為習慣相對落後。

基於這種認識,把校園文化的落腳點放在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在“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上。

二、文化建設的總體構想

1、主題:用文化引領行為,用活動管理育人,讓德育在校園閃光。

2、構建校園文化的核心:《我能行》。

3、口號:讓學校的一切都講習慣,讓一切的習慣成為自然。

4、目標: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健體的本領。

5、特色是:讓位一塊牆壁都說話,讓每一棵花草都含情,讓每個心靈都淨化。

三、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重點放在外部行為習慣養成上(外部表現)

1、牆壁文化:

(1)學生行為習慣:管住自己的口,不說髒話不隨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不亂寫亂畫;管住自己的腿,不踐踏花草,不違規行走。

(2)學生學習行為習慣: 問題自己去發現,過程自己去體驗,方法自己去尋找,結論自己去總結。

2、採取措施:文明組(班)評比、學生會管理、舉報獎勵制度。

3、習慣養成定位。

①抓學生習慣養成立足實和小。

“習慣不養成,一切等於零”。這已成為教育管理者的共識。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校生活行為習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基於以上認識,方下鎮xx國小從學校實際出發,本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原則,把對學生的習慣養成定位於“實”和“小”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實”方面重點抓了把教育的要求落實到實處,把教育內容落實到實處,把習慣養成落實到具體的活動管理中等方面;而在“小”方面則體現:一是對學生提出的目標要求小,從點滴入手,點點到位;二是開展的活動要小,如疊被子、擦桌子、放水杯、擺臉盆等生活小事。

②抓學生習慣養成注重“小題大做”。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身邊的事抓起,從點滴事做起——以小見大。

“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基於上述認識,我們在抓學生習慣養成上,注重從平常事抓起,從點滴事做起。時時處處事事貫徹“小題大做”的原則,收到了較好的育人效果。

為了把學生的習慣養成落到實處,學校結合本校實際編輯撰寫《xx國小學生管理方案手冊》,以此作為校本課程,納入課程管理。在此基礎上配備專職教師。同時,學校把學生活動情況作為“文明班”評比和“評優爭星”的重要條件進行量化,有力的保障了校本課程的實施,規範了學生行為,也規範了學校的辦學行為。師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觀。 

4、日常規範具體化,標準化。

路隊行走要遵規守則,課桌擺放要縱橫成行,衛生用具放置定點到位,水杯擺放錯落有致,學習用具擺放整齊劃一,被褥摺疊要稜角分明,班務分工要細化到人。

第二階段,重點:在進行外在行為習慣養成的同時,向內在品質養成上努力——用活動管理育人。

活動一,學校提出學校生活六個一的指導意見,一切工作圍繞六個一開展活動。

為了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適應素質教育的新形勢,xx國小從學校實際出發,認真總結一學期素質教育的實踐經驗,理順素質教育的思路,本學期提出了學校生活“六個一”的指導意見,更加紮實有效的規範了學校教育教學行為。

一、每人讀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在讀書活動中,為了避免選書購書的盲目性,學校分別從童話、寓言、小說、人物傳記、科學等分類藏書中,印發圖書目錄,指導學生選書購書。同時為了彌補學校藏書的不足,學校還實施了“1大於3”的讀書工程,積極倡導學生自購圖書交流閱讀,起到資源共享的效果。

二、每人每天記一條新聞。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小事、大事、平常事,時時留意。通過記錄新聞,既可以豐富生活內容,又可以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每人每天開展一小時的陽光體育鍛鍊活動。為了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學校生活,切實做到學習、娛樂、健身合理有序,我校特意下發了《告家長通知書》,對學生的學校生活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讓家長從中配合,規範學生的生活習慣。

四、每人參加一項志願者活動。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是當今少年兒童必備的素質,根據農村特點,我們引導學生開展撿垃圾、擦洗牆壁廣告等力所能及的志願者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感悟變化,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