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教育實習新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總結報告

(3) 加強了與中國小的聯繫。結合教學法課程,一方面聘請中國小優秀教師給學生講授基礎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同時也邀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學校長等開展講座,向學生傳達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有關信息,讓學生了解基礎教育的現狀,知道基礎教育發展的動態,做到心中有數,準備有目的。教學法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也要求提高學生撰寫教案和備課、上課能力。為學生的一線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結合微格教學訓練,培養學生規範教學的能力。通過微格教學的訓練,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長外,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能夠有針對性地加以避免和補足。 

(5) 認真備課、撰寫教案,做好試講。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環節,實習指導教師要求學生認真熟悉中國小教材,充分了解基礎教育課程的新內容,編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 

4、實習管理規範化。為了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和教育實習的質量,制定了各項管理規定和規章制度、規範了各種表格和簽字手續。 

(1) 制定了《淮南師範學院教育實習條例》、《淮南師範學院教育實習管理規程》、《淮南師範學院教育實習成績考核條例》等規章制度,強化了管理和要求,保證了教育實習的質量和效果。 

(2) 規範了各種操作和表格,如總的要求有:《教育實習教學方案》、《教育實習大

綱》;具體的要求有:《教育實習聯繫函》、《教育實習請假審批表》、《教育實習介紹信》、《教育實習手冊》、《實習教師聽課記錄手冊》、《教育實習調查報告》、《教育實習成績鑑定表》等,所有與教育實習有關的內容和活動都有規範的管理和具體的操作規程。保證了教育實習的規範操作和有序運行。 

(3) 成立了管理組織機構。學院成立以分管院長為組長的教育實習領導小組,教務處設立教育實習辦公室,各系也成立相應的教育實習工作小組,具體組織和落實教育實習的各項工作,保證機構健全,組織嚴密。教育主管部門分管局長親自參與指導,各中國小由分管校長負責,教導處具體實施。組織的健全,保證了教育實習的落實和質量的提高。 

4、實習基地共建化。教育實習改革的深化,促進高師適應中國小教育改革的發展,促進高師與中學的聯繫和協作。實習基地建設是教育實習有關三方的共同任務,三方有優勢互補性。建立並穩定實習基地,發揮實習基地的多種功能是教育實習改革研究的新課題。完成了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規劃,實現了基地的三個功能。即教育實習、教學研究、招生及就業。 

三、教育實習改革的實施和具體的措施 

本項目是邊研究邊實施,到目前為止全校已有二屆學生直接受益,對於非畢業班學生也從此項目的實施中獲得了收穫。 

1、對新生進行教師職業信念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師職業的神聖和光榮,奠定為教育事業奮鬥的信仰。對學生進行入行教育,嚴把“入門”關。 

2、結合教學計畫規定的教學內容,做好教師基本功訓練。如:《教師口語》課、《書法》課,《教學法》課,國語測試,微格教學等。 

3、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師業務訓練活動。如模擬教學、課堂觀摩、教育見習、未來教師技能大賽,課件製作比賽等。 

4、加強與基礎教育學校的聯繫和溝通。在建好教育實習基地的同時,逐步擴大範圍,發展內涵。目前正在實施全省範圍內的“百校工程”,就是融教育實習、見習、教育調查和研究、招生、就業等一體化的系統教育實踐工程。通過對基礎教育的了解,加深了對基礎教育的認識,增強了師範教育的適應性,為培養合格的基礎教育師資奠定了基礎,做好了準備。 

6、精心組織、認真落實教育實習工作。教育實習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一環,對培養師範生的從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樣就要求把教育實習的落腳點放在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中,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培養人才,教育實習只是一項主要的檢驗和考核手段。把好教育教學的“出門”關。 

7、重視調查研究和信息反饋,通過對學校指導教師和我校實習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進一步改革實習方法,提高實習的質量和效果。 

為了保證教育實習新方案的貫徹實施,我們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保證此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1、加強領導,分層管理。學院成立教育實習領導小組,各系成立相應的工作小組,具體落實習工作。把教育實習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形成院、系齊抓共管的局面。 

2、制度保障,認真落實。為了規範教育實習工作,保證教育實習的質量和效果,學院以就業為導向,制定一系列實習管理規章制度,不僅保證了教育實習作為重要教學環節的完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顧部分學生的就業的實際,靈活地安排實習。在教務處的統一協調下,各系、有關職能部門緊密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實習工作。 

3、突出重點,明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