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聯考備考工作總結

二、推行紮實、精細的備考策略, 全方位提高備考實效

經過多年的備考實踐、總結和提升,我校在聯考備考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備考方法:

1、打好雙基,培養能力

新課程標準出台後,對教材內容作了較大調整。如何才能抓好基礎,培養能力,是聯考複習中師生要把握的關鍵。我們的體會是:要抓知識的系統性、複習的針對性、操作的具體性和有效性,把那些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形成能力,分值相對較高的知識點作為重點、熱點,貫穿於複習的全過程,多角度、多層次考查,使之不斷得到強化訓練,綜合提高,突出重點。從具體操作上講,我們研究熱點主要通過三條途徑:一是研究《考試說明》,研究它所規定的考試內容、能力要求、試卷結構;二是研究聯考試卷,研究每一項知識點在聯考試題中的具體反映。如果孤立地看某一年的聯考試卷也看不出太多的道道來,但把近幾年的試卷放在一起研究,就可以看出各部分知識點在命題時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三是研究學生答題狀況,師生共同建立錯題檔案,分析其主要得失及形成原因,積累解題經驗,掌握解題技巧,以求複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做到遵循大綱但不拘泥於大綱,做到不隨意拓寬加深,擺脫題海,避免陷入偏、難、怪的歧途。

 2、立足常規,抓好分層次教學

本屆高三,我們對各種分層教學要求更嚴格,更注重實效,並以“精細培養”為要點,對高三教學班的授課情況及學生成績進行跟蹤和檢查,收到很好的效果。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精細培養”是本屆備考的新策略之一。尖子班增加了對尖子生弱科的家教式課外輔導,使尖子生優勢科目更強,弱科也不弱。對臨界學生側重加強其弱科的學習,讓學生及時補上“缺腿科目”。對文科班數學差生,根據他們的實際水平,因材施教,並個別進行家教式輔導。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富有成效的備考策略。

3、精選習題,強化訓練,提高複習的有效性

如果對於成套的模擬題,不分質量的高低,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與學生的水平實際,不結合自己的整體複習備考方案,便鋪天蓋地全部發給學生做,雖然也相應地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但這些能力沒有形成具有預見性與針對性的合力,學生做得煩,教師改得膩,備考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怎樣才能走出這種誤區,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教師立足校情、學情,最佳化精選練習題,以“選題要精細,密度要適度,難度要適宜,反饋要及時”以及“確保中檔題拿高分,帶動低檔題拿滿分,衝擊高檔題拿多分”為原則,落實有效訓練。教師要善於下“海”選題,在巧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優,避免面面俱到,機械重複,確保訓練材料的質量。教師要探究變式,追求試題的新穎性。所選習題要有梯度、設定障礙,設定問題的新情境,從訓練中提高接受新信息和套用新信息的能力。教師講評時要講究試題的實效性,不限於就題論題,而是就題抓考點知識,啟迪解題思路,揭示解題規律,點撥解題技巧。注重一題多解,使學生真正一題一得、一題多得、由此及彼、舉一反三。

4、綜合科目,實現整體均衡發展

綜合科目包含了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門學科,綜合科成績最能體現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和綜合素質,更能體現一所學校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針對綜合科部分學生偏科現象,科任教師及時做好協調、溝通工作,反饋信息,調整計畫,改進措施。按照學科進行揚長補弱,強化提高,使之各科均衡發展。在具體的複習過程中,生物科教師冉志斌等注重引導學生構建知識主幹、重點知識的網路框架,以點帶面,各個擊破,將跨章節的知識歸納在一起構建專題,如“蛋白質專題”“生物育種專題”等,這種複習模式對培養學生構建“知識鏈”,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