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學生戒除網癮小組工作總結

一、 小組基本資料

1、小組的類型:成長性小組

2、小組的對象:***縣第四中學學生,迷戀上網、疏於學習,同質性較高,通過老師推薦學生自願方式加入小組

3、小組的原理

小組成員都是沉迷網路的國中生,他們的共同點是熱衷於網路遊戲、對學習失去興趣、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缺乏自信、生活空虛等,目前的狀況顯然已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學習成績、人際交往、性格形成和家庭關係等造成了嚴重危害。

青少年處於生理上的成長期和心理上的叛逆期,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但又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又缺乏客觀正確的判斷。但青少年的成長不是個人作用的結果,它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

運用發展性模式的工作方法,強調個人具有成長的可能性和潛能,重視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組員獲得成長。運用心理劇的方法幫助組員自我理解、情緒宣洩和體諒他人,並接受有關角色的回饋。採用現實療法,讓組員自己制定目標,然後自我監督、自我管理和自己負責的辦法,讓組員有機會經歷成功的滿足,並逐步肯定自我的存在價值。並且充分利用社區、學校和家庭的資源和力量。

4、小組的目標

初級目標:幫助組員降低幫助組員降低對網路的依賴,找到更多的興趣愛好及解決部分存在問題。

中級目標:幫助組員全面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增強自信心;協助其處理好與同學、朋友、家庭、學校的關係;協助其處理好學習與娛樂休閒等各方面的關係;

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終極目標:協助組員找到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發展其應對今後生活的能力,從而最終達到身心的健康成長和自我的實現。

5、小組名稱:“放飛夢想”成長小組

6、小組主題:

整體活動主題:幫助組員脫離網癮、促進組員健康成長

每次活動主題:(1)相聚一堂——讓組員互相認識,制定個人目標和小組公約;

(2)認識自我——讓組員回顧上網歷程,發現自身優點,肯定自我;

(3)提升自我——讓組員了解自身價值,分析網路利弊、體諒他人;

(4)快樂分別——讓組員分享收穫、互贈祝福,激勵成長;

7、小組規模:14人,都是男生

8、小組形式:開放式,組員可根據自身意願選擇加入或離開

9、小組時間安排:

活動時間:2011年5月7日至2011年5月28日

活動次數4次,每星期一次,每次90分鐘

具體活動時間:星期三18:40至20:10

10、小組空間安排:***縣第四中學會議室

11、小組公約:(見附屬檔案)

二、 小組活動情況

1、小組領導

由於這次的活動的組織者是兩個人,所以我們採取了交替領導模式。交替領導可以更好的發揮我們倆的效用,可以彼此互補同時互相學習。對於小組來說,成員可以得到兩位領導者的回饋和反映,而我們肯定有些不同,從而可以增加小組的內在動力;活動中不是領導者的即可成為活動的觀察者和協助者,這對於小組的順利開展非常有利。並且我們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採取的理論方法基本一致,並且事先都會有較好的溝通,所以很順利。

技巧方面:

我們都適當的運用了積極傾聽、反映、澄清總結、微型演講、鼓勵支持和自我流露等基本技巧,並且也運用了一些特殊的小組促進和干預技巧,都取得了較好效果;

不過由於人數較多,出現了現場秩序難以控制的情況;也由於缺乏經驗,時間的掌控上有些不足;並且對小組的期望過高,希望幫助所有的人,當有人要離組時,領導者情緒沒有能夠得到迅速的調整。

2、溝通方式

溝通是人際互動的基本形式,是小組活動的基本內容,組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和交往,社工與組員間信任關係的建立,組員的活動等,都是依靠溝通來完成的。

開放式溝通是小組的最佳溝通模式,不過由於我們這個的組員是國中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太好,再加上大多組員性格內向,所以前兩次活動溝通都主要以鏈狀溝通模式為主;有些組員態度上不配合,不願意參與溝通也是溝通出現障礙的一個方面。

由於我們始終堅持接納、同理心、開放、專注等方法態度,且較好的運用了尊重案主自決原則、不批評的態度、平等協商的態度等溝通技巧,故工作者與組員的溝通較順利。

3、小組氣氛

第一次小組活動時,雖然組員間互相不太熟悉,但由於他們同質性較好,對小組活動也抱有較高期望,所以氣氛很好。遊戲開展也很順利,達到了第一期應有的效果。但第二期的氣氛有些混亂,由於組員間一句不經意的髒話和嘲笑導致出現了小組衝突,對小組的凝聚力有了一定的破壞性。我們回來後分析總結,決定在第三次活動前去找組員談話,為活動的開展做準備,果然第三次的活動有了較好的氛圍,並且少了幾個特別調皮學生的參與,工作開展更加順利。最後一期的離組情緒處理較好,整期都是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度過的。

4、次小組

原本我們想通過初一和初二隔著坐的方式來阻止次小組的產生,這樣做起到了一點作用,但在小組中期,次小組仍然出現了,因為組員間開始熟悉,他們的同質性又非常高,甚至就有同學開始和周圍的人討論起了網路遊戲。我們為了把次小組融進小組中但又不影響氣氛,故而採用了眼神多和次小組中成員交流、請他們發言、找機會把他們分開等方式。他們也注意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好影響,在後一期的活動中,次小組便沒有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