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學年度第二學期中學工作總結

2011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過去的一個學期也是充滿挑戰和期望的一個學期。本學期不僅是我校第三個三年規劃順利實現的關鍵時期,而且關係到我校將來特別是第四個三年發展規劃的發展方向。本學期,學校工作以教科研為先導,以德育工作為重心,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中心,以重樹來中精神為指針,以發展創新為主題,以教風建設為中心,以激勵與曝光為手段,立足了課堂教學,精細了學校管理,建設了和諧文化,提升了辦學效益。學校的整體工作得到了提升,具體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推進了學校的“三風”建設,加大了常規管理的力度。

二、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有機結合,形成了和諧的校園氛圍。

三、加強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升了學校辦學檔次。

四、創新德育思路,打造了德育特色。

五、堅持聯考目標不動搖,強化了質量意識。

六、圍繞新課程和聯考研究,提高了教學實效性。

七、最佳化後勤服務,提高了防範意識,消除了安全隱患。

八、各項宣傳工作到位,學校的社會形象得到了提升。

本學期學校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學習意識和精細化意識,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廣大教職工不斷更新觀念,團結協作,銳意進取,和諧共進,創造性地開展了工作,使我校的整體工作再上了一個新台階,下面就將本學期學校工作具體總結如下:

一、學校管理方面

1、堅持依法治校,實行校務公開。通過教職工會議、校報、宣傳櫥窗、校務公開欄等多種途徑及時向教師、家長和社會公開學校學期工作計畫、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評優評先、師生獲獎等內容,增加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從而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2、堅持制度管理。在行政管理上,學校從校級領導、處室和中層幹部、管委會和教研組、備課組和班級四個層面上分別加強領導,每一個層面做到了既自主合作創造性地開展好各自的工作,又為下一層做好服務與指導工作,各職能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3、堅持人性化管理。學校努力關注、關心、尊重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生活與發展、成長,要為每一位教師營造自身發展的空間,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充分相信教師的潛能,激發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堅持在政治上引導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業務上錘鍊人,在體制上激活人,在生活上關心人,將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4、堅持精細化管理。本學期,學校要求大家“在細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下功夫”,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要求人人會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通過落實管理責任,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將大家平時看似簡單、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在推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學校強化了對工作的檢查監督,實行誰的課堂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誰的崗位誰負責、誰的問題誰負責、誰分管誰負責的責任制。

二、學校發展方面

1、狠抓了觀念更新。本學期,我們認識到更新觀念的途徑是學習,只有不斷用新的教育信息武裝頭腦,才能排除頭腦中的舊觀念。不重視教育信息,不抓學習,無視觀念更新,是深化教改的最大障礙。所以本學期學校狠抓了“學習型校園”、“學習型團隊”的建設,突出更新觀念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因為教育改革的要害是更新人的觀念,沒有新觀念,便沒有新的教育。教育在既定的傳統觀念下發展變化,往往處於緩慢的量變狀態,只有用新觀念取代舊觀念,才能促成質變,實現教育發展的飛躍。

2、樹立了榮辱與共的價值意識。學校憑教師的發展而發展,而教師的價值同樣依託學校價值而存在,學校的發展與特色的形成是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應該這樣說,本學期我校共同價值的構建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大家意識到了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是學校全員必須關注的問題,大家也明白了提高學校或年級教學質量不可能由某個個人完成,必須由備課組和年級組全體成員來完成,在激烈的辦學競爭中,學校靠自己的辦學質量存在與發展,我們每一個人也必須靠自己量好的工作質量來求得生存與發展。

3、初步形成了和諧發展的理念認識。本學期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不斷營造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學校努力構建和諧的人文環境,培育校園精神,創造一個舒適健康的學習環境。結合本學期提出的申報省優秀示範高中的工作,學校在原來基礎上,從校園綠化、美化、教育化的角度,整合了校園文化資源,充分發揮了環境育人的功能,努力建立和諧有序的校園環境。學校的和諧發展還體現在人的和諧上,包括教師與教師之間、學校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團隊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等,只有人際關係和諧了,學校的發展才有根本的保證,這也是學校發展將要考慮到的問題。

三、聯考方面

年年歲歲聯考相似,歲歲年年心情不同。倍受人們關注的2011年的全國聯考已落下帷幕。在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困難的條件下,全體高三教師深入研究聯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我們的老師對學生學習基礎差的狀況並沒有一味地抱怨,而是不斷地抓習慣、補基礎,教師們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為學生培優補差,隨時隨地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