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心得體會—聚焦教育

在每年的國家和地方“兩會”上,教育問題都會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關注焦點之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學前教育、中國小生減負、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質量等領域存在的問題得到了關注和討論,部分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措施還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最首先的,我想指出中國教育問題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結構有問題,下面我將慢慢闡述我的觀點。

在關於學生減負的問題上,中國小生“減負”喊了多年,卻越減越重。今年,“減負”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廣州市政協委員戴秀文認為,目前造成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就業和生存競爭壓力的前移。只有家庭、社會、學校三個層面共同合力,才能為青少年創造合理、和諧的成長環境,才能真正實現“減負”。永博明教育研究院王永江老師表示:“減負不成的根源在於考試制度,尤其是聯考,只有改變了教育評價方式,喊了多年的減負才有希望。”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健指出,只有極大地提高入學率,變競賽類的選拔為分類性選拔,讓大家通過分層分類的不同讀書路徑實現不同成功,減負才能有望實現。

其實以上三人說的都是一回事,就是中國教育結構的問題。第一,社會就業和生存競爭壓力之所以前移,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結構過於單一,教育主要偏向於學校教育,並且學校教育本省有偏向於科學家教育,可是中國不需要那么多的科學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理論知識分子,這樣自然就產生了社會就業和生存競爭壓力問題。第二,減負的根源並不在於聯考制度,而在於只有聯考制度,評價與出路均過於單一化,如果有更多的高等教育道路,人們自然不會都擠在聯考的獨木橋上,在很多國家中,只有想成為科學家的人才會選擇大學,而他們的職業依然給他們帶來富裕,這樣路多了自然就沒有那么多競爭,也就自然沒有那么多負擔。那么,問題就是我們國家的教育結構使得大學與非大學高等教育之間產生了嚴重的質與量的不平衡。第三個所指出的與第二點類似,不再贅述。

所以我認為僅從這幾點入手是治標不治本的,甚至是治不了的。因為只改變某一種因素往往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最後難以執行,那如果要改變諸多因素,則必須先改變教育結構。中國的教育結構上有著諸多的問題,除上述列出的問題外,還存在教學條件的不平等性,過於單一性等問題。

關於聯考改革問題也是年年都在喊,年年不見成效。今年,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他透露:以後考試怎么考,不是教育部說了算,將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這樣一個獨立機構。並計畫在今年年底把聯考新方案拿出來,方案真正實施要到明年。

聯考的改革必然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最終結果如何還需要大家拭目以待,同心同力為中國教育改革出謀劃策,同時這也是對於中國教育結構的一種調整。但這也只能用調整來形容,因為這就好比是軟體系統,雖然這個軟體再高級優秀,硬體在那裡跟不上帶不動則屬於白搭。這就需要制定出一種真正行之有效卻也符合事實的方案,這個方案如果能夠很好實行,必然對於教育結構產生影響,其他有關教育的問題(如減負問題),甚至非教育問題(教育的提升必定帶來發展)都會自然而然的改善。所以教育本身也是解決國家問題的關鍵入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