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泥灣》(十八大獻禮作品創作選評)觀後感想

應朋友之邀,去看獻禮片《南泥灣》,頗感新穎,原來可以有這樣一個《南泥灣》。

影片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角度,以一名女戰士的日記和心路歷程描述為線索,敘述了抗戰時期南泥灣艱苦奮鬥的英雄故事。沒有去渲染大生產運動如火如荼的場面,而是通過一個連隊的墾荒踏勘,與飢餓、狼群、缺水的鬥爭,戰士們真實豐富的內心世界刻畫和置於整個陝甘寧邊區大背景的定位,揭示大生產運動的前因和本質,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空間。看完影片,覺得似乎理解了南泥灣,這是個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在奮鬥中超越自身的南泥灣。這種超越形成了一種精神,而精神又見於細節,融入人性,所以是真切的、感人的,可以流傳的。

這使人想到不久前史匹柏的《戰馬》。《戰馬》通過一匹有靈性的馬,表現了美國軍人的英雄主義,不同國家人們愛好和平、善良可愛的人性。這說明,寫戰爭完全可以另闢蹊徑。從蘇聯的《戰地浪漫曲》、《第四十一個》到美國的《拯救大兵瑞恩》,都反映著當代電影對人性和心靈的關懷,而從心靈的角度詮釋歷史,正是藝術的新天地。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從今天人們的視角去詮釋、理解歷史,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審美和認識現實。所以,我們有必要承認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差異和統一。歷史的客觀過程總是與藝術表現不同,甚至與歷史記錄不同,因為角度不同。後人永遠不可能全面再現歷史。藝術的使命在於把握其中滲透的精神和靈魂,向人們傳遞這種精神。把握歷史事件的本質,正是歷史與藝術有機統一而不是機械統一的方式和基點。這也是歷史題材創作、製作應有的思考和觀念。

《南泥灣》在拍攝上用了大量的實景,高峽、深谷、白樺林,大大增加了真實感,展示了嶄新的陝北印象。這意味著增加拍攝難度,拍攝過程本身就是體驗南泥灣吃苦精神的過程。

主鏇律的宣傳,始終是文藝界的重點課題,不少有追求、有創新精神的文藝工作者,已經進行過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總體來說,我們仍在探索過程中。以艱苦創業、艱苦奮鬥、大膽探索、超越創新的精神作為追求,應當是個基本的選擇。看看電影《南泥灣》,會理解包括南泥灣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和精神是不朽的,會理解超越和奮鬥永遠是必然而智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