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學習心得體會

而對於有關的“政治思想教育”的講座,也是我不喜歡的。 其實,思想道德修養對於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並且道德修養是一個永恆的永不落後的話題,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人生境界。中國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個人道德修養,“仁義禮智信”這“五常”裡面絕大多數內容都是指的道德修養,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越是本事大,水平高,能力強,對人類社會的破壞力也就越大,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把道德修養放在個人素質發展的第一位,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弟子規》中講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親仁這些本分,一味只講讀書學文,縱然增長了知識和本事,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無益於社會甚至有害於社會和他人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學文的前提是在做好個人道德修養的前提下“有餘力而學文”,這樣學成的本事才會受到人們的稱讚,才有助於社會,所以我們沒有絲毫理由輕視或者放棄道德修養。可是,在當代中國,很多人是不喜歡這些說教的,也包括我,我們都早已經習慣於聽到在“思想道德”這個詞語前面莫名其妙地加上“政治”這個詞兒,其實,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政治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很遠的,那是政客們的遊戲,我們只要做好個人道德修養就夠了,但是,政客們不同意,他們要把所有的國人都訓練成“街頭政治家”“單位政治家”甚至“家庭政治家”,什麼事情都得先談政治,先站對方向,先劃清陣營,然後才能幹工作,才能吃喝拉撒。於是,在中國,許許多多的大耳朵老百姓,尤其是中國男人,幾乎都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經久不衰的話題就是談論政治,其中還有好多人人生的最高目標就是魚肉人民,玩弄政治,不過實現這個理想的只能是少數“過五關斬六將”的政治精英,更多的人是被政治所玩弄。在中國,六七歲的孩子就開始賭咒發誓一輩子“講政治”“做先鋒”。什麼是先鋒,先鋒的標準是什麼,就是看誰會“忽悠”,誰會把假話說得比真話還真,誰就有資格說自己是先鋒。因此,本來應該得到重視的道德品質教育和訓練受到了忽悠,取而代之的是假話、空話、套話,是政治口號,是堅持不懈地痛罵“敵人”(敵人也是與時俱進的,英美日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是敵人,國民黨反動派是敵人,地富反壞右是敵人,蘇修是敵人,彭德華、劉少奇曾經也是敵人,林彪是敵人,四人幫是敵人,甚至孔子也是敵人……),然後開展一些所謂的活動(曾經是運動),讓大多數人像木偶似的觀看少數人裝腔作勢的表演。我們對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質培養就成了這樣一個模式:一哄二罵三表演。這次學習中幾堂諸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際影響”、“教育發展綱要解讀”、“思想品德工作的思考”等講座,仍然是這個模式的延續,沒有多少實質的有益的發人深思的東西,他們的講座都是自說自話,沒有互動交流。對於這幾堂講座,我基本上沒怎么聽,也沒怎么記,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互動交流,那問他們幾個問題,大概他們很難自圓其說吧。[蓮 山課件]

“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前階段的學習中,也有很多課堂讓我深受啟迪,甚至有醍醐灌頂之感。比如:年輕的哲學博士郁樂老師,淡定從容,其貌不揚,卻有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博學、穩重與睿智。他的講座《教育哲學視域下的教學話語模式問題》,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和思維,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他談到話語模式決定思維模式,西方文化尤其重視話語,強調錶達,思想與語言的同一,話語即思想,而傳統中國文化對話語持較為否定的態度,認為話語不過是工具,可以超越話語來獲得思想,既不重視話語內容(說什麼),亦不重視如何表達話語(怎么說),重視的是表達的主體(誰說的)。中國古代的話語結構多為語錄體,而西方多為對話體,原因在於中國古代話語多用於農業與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大多為沉默的形象,形成對言辭的輕視,而西方話語更多用於市場,商業,交換,討價還價的工商業生產生活方式。由此在中國形成了一種崇權話語模式(也叫威權話語模式),西方則是一種強調真實性、正確性、真誠性的理想話語情境——對話話語模式。在崇權話語模式下,形成了一種國民普遍沉默、拘謹、內向、保守的文化傳統,形成了馴服、憤世嫉俗、多重性格甚至反叛的典型性格,而西方的對話話語模式則形成了平等和自由的共性。威權話語模式將話語對象當作不平等的客體,有對客群的壓制與馴服,因為創造力源於自由的思考與表達,所以就抑制與消磨了創造力的形成,這也是中國人創造力缺損的一個主要原因,這就是時至今日還在為兩千多年才搞出四個發明而沾沾自喜的罪魁禍首;而西方的對話話語模式則可以幫助學生自由學習、思考與表達,有利於創造力的培養。郁樂老師舉例說美國國小教育中關於“衝突的解決”的方案:1.用中間人、調解人;2.聽對方觀點;3.將你的想法明確地、平靜地告訴對方;4.替別人想想;5.誠實地表達你的感受;6.確保你真的了解問題所在;7.輪流訴說,不打斷對方;8.適當妥協;9.尋找雙贏解決方案;10.如果這些都不行的話,尋求專家建議。這套適用於美國兒童解決衝突的反感被用來做中國的mba之溝通與交流培訓。郁樂老師很反對當前大張旗鼓的經典誦讀活動,尤其反對中國小生人人讀經典誦經典,他說,這是繼續在扼殺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郁樂老師的話未必全是箴言,但是卻發人深思,對於我們當教師的來說,尤其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是否關注了學生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