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讓我重獲新生

值歲尾,國培終,學不盡,教有成,回家鄉,效祖國。[蓮山課~件]

六十天的國培教育,對我既有理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所以在即將離別時刻,我會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打包,回到學校後,再慢慢的咀嚼、消化,進而將這些“高營養”的知識“大餐”內化為我學習的動力,教學的資本。有兩位老師的專題講座給我的觸動最大,帶給我很多思考。

感動於魯子問老師的謙遜與智慧

很難相信,眼前這位矮矮的,胖胖的,衣著樸素的人,就是本次國陪計畫的首席專家——魯子問。而接下來一個細節就更證明了這位首席專家的謙遜和智慧。當劉慧老師簡單介紹完魯老師多年的榮譽後,魯老師深深的向我們鞠了一躬,就在這一瞬間我特別感動,而他接著蠻幽默地說了他的開場白:“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但我肉多,摔了也不覺得疼。”然後進入主題,閱讀課文教學策略。魯老師介紹了他的四大策略,即還原策略,定位策略,過程策略,評價策略。第一次聽到有關reading的教學培訓,所以有些陌生。魯老師思想的主流是語境,詞有它的語境,句子有它的語境,課文有它的語境,甚至考試評價也有它的語境,這個語境不等同於情境教學法。所謂詞的語境,就是詞有整體認知,把詞分為三類,理解的詞,運用的詞,語境的詞。語境的詞只需要了解,認識。理解的詞不強迫學生會背,運用的詞則要求學生既會背又會用。這個給我很大啟示,在考單詞時,為何不嘗試一下不同的詞不同對待呢?也就是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預定不同的目標,既目標定位。這也是學困生轉化策略之一:目標定位策略。所謂句子的語境,首先要按句子結構去背誦,比如is this your pencil?不必跟初一的學生說這是由陳述句this is your pencil.變來的,因為初一學生抽象思維較弱。講閱讀策略當然最主要的要說語篇的語境,即課文的語境。魯老師認為首先滲透閱讀策略很重要,如小標題策略,設計辭彙的拓展部分中的句型都來自課文,還要研究老師創設的語境不如課文的語境好,比如比較級,不拿別人和自己比,拿不相干的兩個人比,不會打擊別人,也要注意為什麼拿他倆比較。在學生提若干建議時,魯老師給學生們很多選擇,讓他們去選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注重了學生的感受,解放學生,自己學習。在互動環節中,很多學員問了魯老師許多實際問題,他都很耐心的,細緻的給出解答,贏得所有學員的掌聲。

善於積累,做用心之人

就像是一個全神貫注的國小生,我時而托腮,時而靠在椅子上,而眼睛卻沒有一刻離開過陸教授,不是單獨的一種崇拜,而是一種渴望。我渴望能學到更多新鮮的東西,我渴望灌輸到我腦海里的思想絲毫也不會忘卻,我渴望我的所學能套用到我的課堂上,我教導處的工作中。有這份熱情也就沖淡了疲憊,越來越覺得這次培訓意義非凡,對我的幫助一定會很大。所以特別珍惜在這裡的每一段時光。

陸教授講座的主體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角色扮演,以網上一帖子“學生的十五種需要”為導火索,引出教師應當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其中有一條我特別喜歡“請您不要單看我的成績,更要看我所做的努力”,平時我何曾真正去關心學生所付出多少努力,而總是在考試之後拿著試卷張張點名,為什麼只打95分?為什麼要錯?再想想自己的工作,何嘗不想得到校長的表揚,得到所長的認可,何曾不去抱怨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或許並不是每一分耕耘都會有一份收穫。但,請給我一點時間,現在的我就是在積累,積累也就是陸老師最為看重的,因為他就是一個用心之人,善於積累的人,所以我會積累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好案例,每一點創新,甚至我在積累各位老師的每一句幽默乃至一個詞語。當然,令自己望塵莫及的是陸老師身後的文化底蘊,對課程概念的界定,對教師角色扮演的探索比較,總結歸納得非常新鮮生動得體,讓我一下子給自己定了位,我就是要做一個有知識素養又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做一個科研型教師,給自己營造一個科學、專業的文化氛圍,而不是過去的想當然,既追求專業術語,如學科教學論而非教法,又要付諸於實踐。讓自己不但當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要當一位新生代靈魂的塑造者。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我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國培”給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嬌氣,煥發出無限生機。曾經的那隻井底之蛙,終於跳出了井底,我也相信,終究會有一天她可以立鴻鵠之志,大鵬展翅,衝出雲霄!收穫與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今後我會學以致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讓培訓的碩果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