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引領,靠近有效課堂——參加國小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體會

二、朴樸實實地激勵,快快樂樂地交流。

文本的整合,才更好的引導學生在海量閱讀中全方位思考,思考得深入,把握得全面。課堂中教師激勵性評價尤為重要,孫老師的課堂激勵性評價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極大地喚醒了學生的思維,喚醒了學生心靈與文本的對話思考。故事中,感情朗讀中,激勵交流中學生快樂積極走進李白,對話了李白,感悟到李白是仙,是詩仙,是酒仙;李白是人,是普通的人,是豐富情感的人。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多用到激勵性評價,學生是鼓勵出來的。學生多多被激勵,他們的熱情,他們的積極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就會更親近於老師了,因為老師是尊重他們的。這樣的教學就充分協調好了師生的關係,教學才會在快樂中師生激勵前進。

三、輕輕鬆鬆地學習,自自然然地了悟。

特別有感於陳金龍老師執教的《月之故鄉》,這是一首小詩,也是一首被廣為傳唱的歌曲。作者是彭邦楨,著名的湖北籍台灣旅美詩人。全詩內容如下:

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裡,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天上。

這是一首遊子懷念故鄉的小詩,語言質樸、真摯而感人,抒發了海外赤子對祖國家鄉的無比熱愛之情。陳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緊扣文章主題,圍繞“看月亮思故鄉”一句展開教學。而後又進行了相關的拓展、延伸。

上課伊始,陳老師真誠的從自己的名字談起,自然進行語文訓練,說到自己的乳名,想起故鄉,親切自然風趣娓娓道來,仿佛不是在課堂,是和孩子們在快樂語文遊戲中學習,那0是什麼?說讀月亮的詩,師生配合寫《月之故鄉》詩句,二行詩的放入,改寫詩句,以作者生長線品讀詩句,自然流淌中,輕鬆詼諧中進入詩心詩情,入情入味。

師:這是原文中的詩句: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老師把它們稍作修改,你們讀讀看。顯示——他鄉一個月亮,故鄉一個月亮。

生:放聲朗讀。

師:誰來讀一讀?

指名朗讀。

師:誰能模仿我來改改以下的詩句——“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

生1:故鄉一個月亮,他鄉一個月亮。(與老師上述詩句顛倒而已!)

師:顛倒老師的話也是一種智慧!

生2:他鄉的月亮在水裡,故鄉的月亮在天上。

生3:一個在故鄉,一個在他鄉。

師:智慧的孩子總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別人做不出的事來。

生4:他鄉的月亮在天上,故鄉的月亮在心裡。(台上台下,掌聲雷動!)

師:多好的詩句啊!大家改的是你們自己心中的故鄉,作者彭邦楨心中的故鄉又是什麼樣的呢?

師介紹作者簡歷:湖北省人,十五歲時開始寫詩,少年時代便在家鄉黃陂縣頗有詩名。1938年流亡恩施。1944年二十五歲時隨青年軍赴印度遠征。1946年隨軍開赴台灣。1973年,移居美國。(通過地圖顯示,了解詩人的流亡路線。)

…………

師:從恩施到印度,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流亡的日子,引讀“看月亮,思故鄉。”

師:所有的心情都包含於這六個字中,再讀“看月亮,思故鄉。”生放聲朗讀。

師:從印度到台灣,一程山、一程水,多少的艱辛在其中!再讀:“看月亮,思故鄉。”

生再次放聲朗讀。

師: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詩人此時會想些什麼呢?

生:……

師:假如他在一個月圓之夜,遇見了一位家鄉的親人,又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

生:……

師:把他這些都融入在這六個字里,再讀“看月亮,思故鄉。”

…………

師配樂朗誦余光中的《鄉愁》。

師:再看這六個字,你會怎么讀?

生:……

師:鄉愁一直記於詩人的心中。再來看看詩人的遊子生活:

1938年——恩施;1944年——印度;1946年——台灣;1973年——美國。

師:一起來讀讀最後一句。

生:……

…………

師:欣賞這首帶著鄉愁和鄉思寫下的詩,一首悲傷的詩,一首揪起人心的詩。播放歌曲《月之故鄉》,教師動情歌唱。

師:當我們再次看故鄉的那輪月亮時,你還把它僅僅當作一輪月亮呢?老師也即將趕回我的故鄉了,在你們這能不能找到故鄉的感覺呢?

學生掌聲想起……

陳老師的課是灑脫的,是自然的,是幽默的,也是智慧和富有詩意的。最終是具有魅力的!教師指導的魅力和智慧點評的魅力是這堂課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一線老師好好去錘鍊的地方吧!